1825年,欧文在北美印地安州购买了一个叫“和谐(Harmony)”的村落,率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仁建设“和谐新村”。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闭锁的经济单位:没有私有财产、没有货币、没有地位的不平等,所有的人都是共同生产、共同消费、共同服务,与外界几乎没有任何经济交往。和谐新村试验的失败使欧文意识到社会的改造不能光靠意志和热情,必须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结构进行改造,建设以消费与生产和谐为基础的新型组织。他在英国创办“劳动公平交易所”,实行物与物的直接交换,进一步实践其消除货币、实现消费与生产平衡的主张。虽然欧文本身并未能直接提出合作社制度的计划,但他反对资本主义及其自由竞争制度,主张排除中间商人剥削以及消减资本利润的思想为后来的合作社制度所吸收。
作为欧文主义的继承者,威廉·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傅立叶和欧文合作社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矛盾。威廉·金吸收了傅立叶合作社思想的合理内核,把资本、劳动和才能看作是合作社的三大要素,也同意欧文劳资矛盾不可协调的主张,认为劳动者和资本家无法平等相处,合作共事。解决劳资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劳动者团结一致,以劳动的成果为资本,因为劳动资本的来源是劳动者自己拥有的劳力。威廉·金的合作思想与欧文相比,已较少有空想的成份:欧文的合作社资本依赖于上层社会和资本家的资本输入,威廉·金则主张劳力为合作的基础,主张劳动者通过努力达到自给,无须富人的帮助和施舍;欧文反对竞争,认为竞争是扰乱社会经济组织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威廉·金则充分肯定竞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威廉·金于1828年5月到1830年8月发行《合作主义者》月刊,以通俗易懂的手法极力宣传合作社思想,并直接影响了英国当时包括著名的罗虚戴尔公平先锋社在内的许多合作社。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合作社思想,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的“乌托邦”理想。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并不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对新社会的探索主要是基于理性、道德和情感的尺度,他们不是为了解放某一特定的阶级,而是以解放全人类、建设理性及永恒正义的理想王国为目标,他们把合作社制度视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希望通过平等互助构建“和谐社会”,以合作社制度全面取代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社会改造的目标。空想社会主义的合作社思想一方面因其目标高远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直接鞭挞而被资产阶级视为洪水猛兽,无论是思想传播还是合作社实践,均受到资产阶级百般压制和阻扰;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寄托在资产阶级统治者身上,反对暴力革命、反对阶级斗争,又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批判。[5]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正视劳动者的贫困生活,不满资本对劳动的压榨,勇于追求正义,主张动用合作力量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建设劳动者平等、互助、幸福乐土的思想在事实上成为合作社法的最初的思想源泉,19世纪末欧洲社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合作社运动,空想社会主义者当之无愧地成为合作社思想的先驱。
二、从理想到现实:罗虚戴尔经典合作社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合作社思想对西欧各国的社会改良产生了重要影响,合作社思想在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有志之士的不懈探索和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合作运动也在欧洲各国蓬勃兴起:傅立叶和毕舍倡导的劳动者组织共同工厂或共同农场的生产合作方式及其实践,使得法国成为生产合作社的发源地;以欧文和威廉·金合作思想为指导的英国消费合作社运动,成为世界合作社运动的主流;德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思想也独树一帜。这些合作社思想及其实践使得合作社制度从理论回归到现实,合作社法所追求的弱者自救的价值理念逐步形成,合作社法的立法原则也逐步得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