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已经形成一些优势产业,具有一定发展基础,旅游业、建筑业、其他商业服务业、运输业等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排名都比较靠前。特别是中国货物贸易已经排名世界第三,持续高速的货物贸易增长对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根据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大幅度提升和国际经验判断,中国在部分服务贸易领域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转折性阶段。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改善服务贸易结构,积极稳妥推进服务业开放,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提升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总体要求

  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服务贸易发展规律。以国内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为依托发展服务贸易;在扩大传统服务贸易规模的同时,积极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分享发达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吸收适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合理成份。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统筹兼顾服务贸易总量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在发挥比较优势、弥补资源不足、扩大发展空间、提高附加值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服务贸易,不断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坚持市场化取向,加强政府宏观指导。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加强对服务贸易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支持,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区域、行业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

  服务贸易规模显著扩大。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力争提高服务贸易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提高。

  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运输、旅游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继续扩大,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力争下降到60%以下,提高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步减少服务贸易逆差。

  服务贸易领域更加开放格局基本形成。通过利用外资,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和商业领域的经营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国际服务外包承接业务量明显增加,沿海地区和内陆重点城市建成10家左右示范性服务外包基地。

  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开拓能力大幅提升。服务贸易“走出去”产生明显成效,境外采购、分销、研发、远洋运输、物流、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机构数量显著增加,形成1-2个境外中资服务企业集群或服务贸易合作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规模和水平继续提高。

  四、构建服务贸易发展管理体系

  (一)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调

  加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各行政管理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协调解决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结合国际服务贸易需求,制订符合国际惯例的批发、零售、金融、电信、运输、旅游、餐饮、展览等行业的标准化体系,统筹安排我国服务贸易的规划、统计、立法、政策、对外谈判和促进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对服务贸易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加快培育社会化、专业化、规范自律的服务贸易行业协会,整合行业资源,加强对外宣传,提升行业整体形象。行业协会要与国内外服务贸易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深入开展行业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动向和需求,参与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参与制订修订行业标准和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准入条件,积极为国内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充当政府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纽带。行业协会要围绕规范市场秩序,健全各项自律性管理制度,制订并组织实施行业职业道德准则,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