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了具我国特色的超高、超大设备和各种容器、构件的组合吊装、焊接组装、顶升安装等先进工艺。我国创造的大型塔、罐的整体安装技术和各类合金钢的自动焊接技术均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复杂地质、险峻山区的筑路技术、长大隧道的施工技术、大面积高密度的土方压实技术、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技术、桥墩的大型深水基础施工技术、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混凝土面板堆石筑坝技术等均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
综合控制爆破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非电导爆管网格式闭合网路起爆系统等居世界领先地位。
3.推广了一批节材、节能、经济效益显著的成果。
组合钢模板得到推广。至1990年,全国钢模板拥有量达2740多万平方米,使用面积达65%左右,每年节约木材约400-500万立方米。
外加剂发展迅速,产品已有10余大类、200多牌号,生产厂家120多家,年产量11万吨。应用外加剂改善了混凝土性能,并节约水泥5-10%。
上海市粉煤灰综合利用达71.8%,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应用粉煤灰掺入混凝土、砂浆作工程材料,大量用于筑路和工程回填等。
城市商品混凝土从无到有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有35个城市拥有商品混凝土集中搅拌站100座。年商品混凝土产量达500万立米。
4.新技术、新工艺的成套性有所提高。
近十年来,模板、脚手架已更新换代,施工机具的技术性能大大改善,广泛使用大模板、滑模、倒模、爬模等先进的支模工艺,使现浇混凝土的工业化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90年各种工业化建设体系的竣工面积已达8000万平方米。许多新技术综合配套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工法。
5.技术装备有所加强,施工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截止1990年底,机械总台数已达1,472,543台,机械原值为3,145,385万元,净值为2,034,742万元,全民所有制建筑施工企业人均技术装备率达到3277元,动力装备率达到4.9千瓦,分别比1985年增长31%和11%。企业机械装备的加强和施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操作条件,提高了劳动效率。
6.管理技术发展迅速。
全面质量管理、网络计划技术、价值工程、ABC分类控制法等现代管理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施工企业微机拥有量已超过5000台,微机的应用已从编制工程预算、机械管理、工资管理发展到成本管理、计划统计、网络计划与优化、质量管理等方面,并逐步从单个应用程序向企业综合信息系统程序发展。有些大、中型企业还建立了计算机联网系统。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