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3 大豆加工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
| 排放指标  | 单位  | 
| 化学需氧量(COD)  | ≤100  | 毫克/升  | 
| 生物需氧量(BOD)  | ≤20  | 毫克/升  | 
| 酸碱度(pH)  | 7~8  | 
| 氨氮(NH3-N)  | ≤15  | 毫克/升  | 
| 动植物油  | ≤10  | 毫克/升  | 
| 悬浮物  | ≤150  | 毫克/升  | 
| 烟尘浓度  | ≤190  | 毫克/立方米  | 
| 注:专栏数据引自GB13271-2001、GB16297-1996、GB 8978-1996。  | 
  五、产业布局
  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按照靠近产区或靠近销区以及交通便利的原则,加快调整大豆加工业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大豆加工业布局。
  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以现有企业为基础,充分发挥大豆产区的优势,鼓励内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形成若干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淘汰一批技术设备落后、经济效益差的企业,依靠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油脂加工业,提高技术含量,优化产品结构,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大豆油脂加工基地。积极发展大豆深加工产业,鼓励和支持大豆深加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或加强自主研发,加大对市场容量大的大豆粉、豆奶、大豆蛋白等的开发力度,不断向市场推出大豆浓缩蛋白、组织蛋白等新产品,推动大豆磷脂、大豆异黄酮、低聚糖、维生素E等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建设成为我国重要大豆深加工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