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的通知

  4.4.需求分析
 
 4.4.1.应综合运用交通调查数据、统计数据、相关规划定量指标,建立交通分析模型,形成科学地交通需求分析方法。
  4.4.2.需求分析中常用的基础数据包括:
  (1)人口。包括基于交通小区的人口规模、构成、分布等。
  (2)就业、就学岗位。包括就业、就学岗位总量和交通小区分布,就业岗位应按照行业及交通特征划分。
  (3)车辆保有量数据。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的规模、分类,通常要用到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
  (4)交通基础设施相关数据。包括道路、公共交通、枢纽、停车等。
  (5)客货运输数据。包括各种交通方式的客货运量、客货周转量、交通节点的交通集散量。
  (6)交通运行数据。包括主要道路的交通量、行程车速、交通延误等。
  4.4.3.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及模型:
  (1)出行生成。包括各交通小区的人员、车辆出行生成,一般可采用回归分析模型、生成率模型、聚类分析模型等进行测算。
  (2)出行分布。包括人员出行分布和车辆出行分布,一般可采用增长率模型、重力模型、介入机会模型等进行测算。
  (3)出行方式。包括各种交通方式的构成比例和分布,一般可采用转移曲线模型、Logit模型、重力转换型模型等进行测算。
  (4)出行分配。包括各种交通方式反映在道路网络上的交通量和客运网络上的运输量,按照需求分析目的不同,一般可采用平衡分配模型、最短路分配模型、多路径概率模型、容量限制模型等进行测算。
  (5)利用通用的交通分析软件进行交通需求分析时,应对交通模型参数进行重新标定。
  (6)交通需求分析时,可以根据技术条件和模型技术发展趋势,采用组合交通模型或其他形式模型。
  4.4.4.规划方案测试的主要内容:
  (1)城市机动车发展规模。
  (2)交通方式构成与交通政策影响。
  (3)城市道路网络总体容量和各级道路服务水平。
  (4)城市道路关键走廊与断面容量和服务水平。
  (5)交通换乘枢纽及重要交通集散点的服务水平。
  (6)城市重要地点的交通可达性。
  (7)停车需求规模及停车设施供需关系。
  (8)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分析。
  4.5.方案制定
 
 4.5.1.规划方案应以交通发展需求预测为基础,结合城市地形、地貌和规划的城市空间形态及功能布局进行编制。
  4.5.2.规划方案应体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相关要求。
  4.5.3.交通网络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应进行多方案比较。
  4.5.4.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选址应避让环境敏感点、地质灾害地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规划布局方案需满足专业技术规定的要求。
  4.5.5.方案形成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方式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
  4.6.方案评价
 
 4.6.1.规划方案评价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内容需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交通运行效果等方面。
  4.6.2.方案评价应包括以下主要要素:
  (1)交通运行预期效果及与规划目标的吻合程度。
  (2)对城市规划布局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3)对城市用地资源的占用程度。
  (4)对城市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5)对城市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和各类保护区的影响。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