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目标:重大病虫害中短期预报达到90%以上,确保“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入境蝗虫不二次起飞”;将水稻重大病虫、玉米螟等危害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主要粮食作物总体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单个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全年完成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任务25亿亩次。
三、防控重点
(一)水稻产区。西南及华南稻区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为重点,6-10月突出抓好秧田、本田期“两迁”的阻截防控、联防联控和水稻破口期稻瘟病的药剂预防工作;长江流域及江南稻区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和病毒病为重点,突出抓好7-9月的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控;东北稻区7-8月重点抓好稻瘟病和螟虫的防控工作。
(二)玉米产区。东北和华北玉米产区以玉米螟为重点,因地制宜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6-7月突出抓好赤眼蜂等生物防螟等措施;黄淮海玉米产区,加强麦收以后上至玉米苗期灰飞虱的统防统治,预防灰飞虱传播的玉米粗缩病发生;对玉米螟发生严重区域,结合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施放颗粒剂实行重点挑治。
(三)其他重大病虫害发生区。环渤海湾、黄河滩区、华南南部重点做好6月和8月东亚飞蝗的飞机与地面应急防治,青藏高原和新疆西北部分别抓好西藏飞蝗和亚洲飞蝗的重点挑治,将蝗虫控制在迁移和起飞危害以前;华北和东北农牧交错区以土蝗和草地螟为重点,6-8月做好3龄和4龄幼虫盛期防治;东北、西南、江南害鼠偏重发生地区,适时开展秋季统一灭鼠。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加强系统监测调查,全面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发布预报信息。5-10月重大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严格执行病虫周报制度和值班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完善系统内、部门间和区域间的信息交流和灾情通报制度,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科学指导防控工作。
(二)强化技术培训与服务。各地农业植保部门要通过组织现场会、举办田间学校、设置示范展示样板田、发布病虫电视预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普及防控技术,并根据病虫发生和防控工作的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防治,提高病虫信息和防控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三)全面做好防控准备。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根据今年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及时调查并掌握农药、药械等防控物资的需求情况,帮助做好供需衔接工作。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病虫害,应做好必要的资金、药剂、器械和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争取防控工作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