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评审程序
  1、材料审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负责从国家园林城市专家委员会中抽取有关专家,对申报材料和遥感测试基础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查。
  2、问卷调查
  对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须在实地考查前进行问卷调查(详见附表3)。问卷调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统一组织,由专业社会调查机构具体实施,问卷调查分析报告须在实地考查10天前完成。
  3、实地考查
  经过遥感测试达标的申报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组织专家考查组进行实地考查。实地考查采取既定线路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抽查主要针对遥感测试结果进行,抽查线路及内容由专家组组长确定。
  申报城市至少应在专家考查组抵达前两天,在当地不少于两种主要媒体上向社会公布考查组工作时间、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便于考查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考查组须在实地考查结束后一周内,将经考查组所有成员签字确认的书面考查意见交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
  4、综合评审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负责组织召开国家园林城市综合评审会,从国家园林城市专家委员会中抽取评审委员,对申报城市的创建工作进行综合评审。参加综合评审会的评审委员不少于21人,且为奇数。
  评审委员通过查看申报城市园林绿化等级评价材料、国家园林城市创建申报材料,观看创建工作技术报告DVD音像片,听取实地考查评估意见和综合评议等评审程序,对申报城市进行投票和打分,形成综合评审意见。
  实地考查专家组只负责汇报实地考查情况,不参与综合评审的投票打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问卷调查综合得分占综合评审得分的40%。
  (三)评审结果公示
  国家园林城市综合评审意见经住房城乡建设部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后,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上公示10个工作日。
  (四)命名通报
  公示结束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审核通过的城市进行命名通报。
  三、动态管理
  对已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采取“城市自查、省级普查、部级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动态监管。省级普查每5年开展一次,部级抽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凡抽查合格的,保留“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抽查不合格的,将予以书面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将公告撤销其称号。
  附表1
  城市园林绿化等级评价表
| 基 本 情 况 | 
| 城  市 |   | 自评等级 |   | 
| 所在省份 |  | 行政级别 |   | 
| 建成区面积 |  | 城区人口 |   | 
| 国家或省级园林城市获得时间 |  | 历史文化名城(城区)获得时间 |   | 
| 自 评 情 况 | 
| 评价类型 | 序号 | 评价内容 | 自评结果 | 
| 综合管理 | 1 |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机构 |   | 
| 2 | 城市园林绿化科研能力 |   | 
| 3 | 城市园林绿化维护专项资金 |   | 
| 4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   | 
| 5 | 城市绿线管理 |   | 
| 6 | 城市蓝线管理 |   | 
| 7 | 城市园林绿化制度建设 |   | 
| 8 |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   | 
| 9 | 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 |   | 
| 绿地建设 | 1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 
| 2 | 建成区绿地率(%) |   | 
| 3 |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   | 
| 4 |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 |   | 
| 5 | 城市各城区绿地率最低值(%) |   | 
| 6 | 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人) |   | 
| 7 |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   | 
| 8 | 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个/万人) |   | 
| 9 | 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 |   | 
| 10 | 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 |   | 
| 11 | 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 |   | 
| 12 | 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 |   | 
| 13 | 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 |   | 
| 14 | 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 |   | 
| 15 | 大于40hm2 的植物园数量(个) |   | 
| 16 | 林荫停车场推广率(%) |   | 
| 17 | 河道绿化普及率(%) |   | 
| 18 | 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 |   | 
|     建设管控 | 1 | 城市园林绿化综合评价值 |   | 
| 2 | 城市公园绿地功能性评价值 |   | 
| 3 | 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性评价值 |   | 
| 4 | 城市公园绿地文化性评价值 |   | 
| 5 | 城市道路绿化评价值 |   | 
| 6 | 公园管理规范化率(%) |   | 
| 7 | 古树名木保护率(%) |   | 
| 8 | 节约型绿地建设率(%) |   | 
| 9 | 立体绿化推广 |   | 
| 10 | 城市“其他绿地”控制 |   | 
| 11 | 生物防治推广率(%) |   | 
| 12 | 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实施率(%) |   | 
| 13 | 水体岸线自然化率(%) |   | 
| 14 | 城市历史风貌保护 |   | 
| 15 | 风景名胜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 |   | 
| 生态环境 | 1 | 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天) |   | 
| 2 | 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率(%) |   | 
| 3 |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dB(A)〕 |   | 
| 4 | 城市热岛效应强度(℃) |   | 
| 5 | 本地木本植物指数 |   | 
| 6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 
| 7 | 城市湿地资源保护 |   | 
| 市政设施 | 1 | 城市容貌评价值 |   | 
| 2 | 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 |   | 
| 3 | 城市污水处理率(%) |   | 
| 4 |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 5 | 城市道路完好率(%) |   | 
| 6 | 城市主干道平峰期平均车速(km/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