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流通领域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失效]

  此次会议,时间虽短,但会议取得了预定效果。会议受到了试点地区和企业及有关部门的普遍关注,会议气氛热烈,发言踊跃,讨论认真。各地汇报、交流了情况,反映了问题;进一步明确了进行药品分类管理试点的重大责任,树立了信心;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而且,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为各地更好地进行试点工作起到了典型示范的作用。会议起到了总结、交流、学习、鼓劲的作用。

  会议认为各地前一阶段的试点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成效,其主要经验是:
  1、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前一阶段主要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培训,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试点地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部分试点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各试点地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所在地试点企业负责人的培训、试点企业对所属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从而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注重舆论宣传、扩大了社会对药品分类管理的认知程度。试点地区和企业充分利用电台、报刊、电视等进行宣传,并通过大量印发宣传手册,开展咨询日、设立咨询台,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向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宣传活动,使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社会不同层面的理解与支持,从而使试点工作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3、试点工作严格依法规范、按程序、按步骤、按计划贯彻实施。研究探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柜摆放、分类销售的形式,明确分类销售的原则,修改、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配备执业药师或药师、悬挂药品分类标识、忠告语等。有些企业还实行了“大店分区、小店分柜、标志清晰、方便购买”的方式,试点工作推动了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

  4、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有机的结合,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企业通过试点,提高了人员素持,完善了制度,改善了经营条件,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促进了企业管理升级。

  5、发现问题并能够结合各自特点积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试点企业在试点工作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按照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今后全国开展药品分类管理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6、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证明了在分类管理流通试点工作中贯彻“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方针和“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不断完善”的工作方针的正确性,从而更加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推进药品分类管理的决心和信心。

  会议在对试点经验进行总结的同时,也对试点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会议研究了以下主要问题:

  1、处方问题。包括处方来源、识别、规范及留存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影响试点工作的一个瓶颈因素。其主要原因是整个医疗体制改革尚不配套和受群众长期购药习惯的影响;对这个问题,会议认为,虽然目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随着群众看病“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观念的转变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国办16号文件的贯彻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措施将逐步到位,再加上药品市场的逐步净化以及药品分类管理社会化宣传的扩大,这个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