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组织审评所属公司电力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4.组织研究和使用市场分析预测方法、模型和软件;
5.组织开展本地区电力供需状况调查和重点专题调查研究;
6.组织召开本地区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工作会议;
7.定期组织所属公司系统内市场分析预测工作交流,参与开展与国外研究机构的交流和合作。
第二十六条 各公司要建立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工作考核制度。对市场分析预测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和适当奖励,对不合格的要给予批评。
第七章 配置及经费
第二十七条 各公司应为电力市场分析预测部门配置必备的硬、软件设备和其他装置。
第二十八条 各公司应在公司资金预算中专列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工作经费,保证公司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该专项费用审计。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电力分公司、集团公司和省级公司可根据此规定制订实施细则,报国家电力公司备案。
附件2: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内容深度要求(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1.1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工作是国家电力公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电力公司投资和经营效益的基础工作,为规范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工作,特制定本要求。
1.2本要求适用于国家电力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工作。
1.3本要求的电力市场分析预测系指电力供需分析、电力电量需求预测、负荷特性分析和公司售电量预测,以及与电力市场密切相关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用电走势分析。分析预测期包括年度、五年、中期(5~15年)和长期(15年以上)。
1.4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内容应包括分析预测期内需电量、负荷及负荷特性和公司售电量等相关指标的分析预测。年度分析预测应按月提出分析预测结果;五年期分析预测应按各年提出分析预测结果;中长期分析预测应按各水平年提出分析预测结果。
1.5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电力市场调查,掌握电力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应系统收集与电力市场有关的资料,分析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电力需求之间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
1.6应逐步建立规范的电力市场分析预测数据库,对基础数据和预测成果实行科学管理。
1.7电力市场分析预测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方案,研究客观存在的多种因素的变化规律,定量计算为主,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结合进行。
1.8应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选择多种适用的方法进行预测,并相互校验。
1.9五年期分析预测每年应滚动一次;中长期分析预测应根据公司发屐战略的要求进行。
1.10分析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2)电力供需状况分析;
(3)电力市场状况及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分析;
(4)需电量预测;
(5)负荷及负荷特性分析预测;
(6)公司售电量分析预测;
(7)分析与结论;
(8)必要的图表等。
第二章 社会经济和电力供需现状分析
2.1年度的分析预测要收集连续3年遂月的数据资料,5年及中长期分析预测要收集连续5年的数据资料。分析预测要收集经济和社会发展历史的和现实的数据资料,其中应包括:
(1)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年增长率;
(2)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3)各行业(部门)的增加值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4)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地区分布情况;
(5)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
(6)全社会及其分类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7)财政收入与支出总额;
(8)进口与出口总额;物价指数;
(9)各行业(部门)就业人数;流动人口数;按城乡及分收入水平统计的城乡居民实际人均收入、人口数、户数等;
(10)用电大户及主要高耗能产品的产量。
2.2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本地区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
2.3应对本地区的自然资源、环境气候条件、能源供需、交通运输、经济和技术基础、文化教育等现状进行分析。
2.4应分析本地区用电比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的历史生产经营状况及其产品的销售状况和市场份额。
2.5按电力统计的行业(部门)分类收集用电历史资料,其中应包括:
(1)第一产业中分行业(部门)的用电量、用电产值单耗及主要用电设备的装接容量、年用电量,电灌面积等。
(2)第二产业中分行业(部门)用电量及用电产值单耗,高耗能产品的用电量、产品产量单耗、用电特点,分行业(部门)主要用电设备容量及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分行业(部门)电费占行业(部门)成本的比重等。
(3)第三产业中分行业(部门)用电量、用电产值单耗或单位面积和就业人员人均用电量,有关行业(部门)单位面积或人均公共照明、空调用电量,客货运输周转量、铁路里程及电气化铁路里程,分行业(部门)主要用电设备装接容量等。
(4)分城乡及分收入水平的居民家庭平均用电量、家用电器拥有率、人均居住面积、各种电器年均用电量、电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人均生活用电量和能源消费量等。
(5)各行业(部门)代表性企业的历年最大用电负荷、用电量及电费(容量、电量)支出等。
(6)电网各年最高负荷、年时序负荷曲线、年负荷曲线、月负荷曲线、周负荷曲线、典型日负荷曲线及负荷特性等有关资料。
收集与分析各行业(部门)及居民生活用电的年时序负荷曲线,或者典型日负荷曲线、周负荷曲线、月负荷曲线、年负荷曲线及日负荷率γ、日最小负荷率β、月不均衡系数σ、季不均衡系数ρ、年负荷率δ等。
2.6应收集和分析本地区电力发展状况有关数据和资料,包括历年的装机容量、电网覆盖率、通电率、电网用电量、自备电厂容量、电力公司发购电量及售电量、各级电压的线损率、与区外电量和电力交换情况、主要能源价格等。
2.7年度预测应按月收集以上所列经济、社会发展和供、用电历史资料的有关数据,还应收集水情、气温等其他影响季节性电力需求的相关数据。
2.8应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如下内容:
(1)本地区电力消费水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用电结构及电力供需状况。
(2)全社会及分地区、分行业(部门)、居民生活的电力消费水平及负荷特性。
(3)电力价格需求弹性系数。
2.9应根据本地区电力工业发展与区外联系的有关资料,对影响电力工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等外部条件作出综合分析。
2.10宜收集其他地区及国家有关用电资料(指标),重点行业(部门)的产品(产值)单位电耗、人均GDP、人均用电量、人均生活用电量、用电增长率、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负荷密度等,并与本地区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第三章 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分析与预测
3.1在分析历史和现状资料的基础上,应收集影响分析预测期内电力需求的有关因素的数据和资料。
3.2应分析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产业发展布局,以及相应的经济政策、经济调控措施等宏观经济环境对本地区分析预测期内经济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影响。
3.3应分析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育完善及电力市场运行机制改革等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3.4应分析预测期内经济发展的有关因素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周期波动、产业结构状况、高耗能产品产量、科技进步、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等。
3.5应分析预测期内人口变化趋势、城乡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流动人口变化等社会发展有关因素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3.6应重点研究支柱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等与电力需求的关系。
3.7应分析电能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电力与其他能源的相互替代等对电力需求的影响。
3.8应分析和预测各行业(部门)用电产值单耗及高耗能产品产量单耗的变化;应分析和预测第三产业内有关行业(部门)单位面积(人均)用电量和空调用电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