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生态化开发、信息化监管技术研究。研究典型工业区重金属污染场地再利用技术、西南山区土地综合整治、强扰动矿区土地复垦关键技术和矿区地上地下资源协调开发关键技术。
(四)耕地监测与保护研究
加强区域土地保障与保护技术系统的综合研究。研制耕地质量鉴定技术,研究不同生态区耕地质量演变规律和调控技术体系,建立耕地质量等级监测与监管体系。研究边际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技术和基于食品安全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体系。研制分区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和标准。
二、深入开展支撑找矿突破科技创新
推广一批地质找矿理论和方法技术,开展整装勘查区和重要成矿区带固体矿产和油气地质找矿综合研究,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的实现。开展勘查技术装备研制,推动深部金属矿探测和新能源勘查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地质调查和资源发现能力。
(一)找矿理论和方法技术成果推广
培训推广区域成矿体系与成矿系列、重要成矿区带找矿模型
专栏3:地质找矿理论和方法技术推广
地质成矿、找矿理论与方法:中国成矿体系、大陆板内成矿理论、大陆碰撞成矿论、多岛弧盆系构造成矿理论。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技术、地质力学矿田构造找矿理论、成矿地质体-成岩成矿构造-成矿流体作用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方法、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
勘查方法技术:大深度多功能电法仪器、高精度磁力仪等先进地面与井中物探仪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便携式近红外矿物分析仪、全自动数字化岩心扫描仪。机动轻便浅钻钻机及取样技术、复杂地层及深孔绳索取心钻探技术、高精度定向定位及水平钻进技术、空气反循环连续取样高效地质钻探技术。重磁电数据处理与解释系统、井地磁测联合反演软件、地-井方位激发极化法三维正演模拟和人机交互解释软件、三维地震反射折射联合层析成像勘探方法软件。多功能车载移动实验室,痕量超痕量元素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方法。
标准规范:《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地质岩心钻探规程》以及地质实验测试领域一批国家、行业标准。
|
等一批先进成熟的重大地质基础理论成果,推广应用航空物探测量系统、大深度重磁电物探、卫星和航空遥感地质调查技术、实验测试方法技术、数字地质调查技术等一批先进成熟勘查技术。
宣贯培训《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地质岩心钻探规程》以及地质实验测试领域一批国家、行业标准。
(二)加强地质找矿综合研究
充分利用基础地质调查成果和多种调查资料,开展综合研究,总结区域成矿理论、找矿规律,创新地质理论。重点开展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研究,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矿远景区划研究。开展大型、超大型矿床理论预测与立体探测,揭示成矿物质迁移-集聚-淀积的物理、化学过程和成矿机理,为地质找矿突破和后备矿产基地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途径。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全球资源调查与境内外成矿规律对比研究。
开展整装勘查区成矿、找矿重大科技攻关与战略靶区优选。研发中东部典型矿集区立体探测技术体系,开展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方法技术研究,开展重要成矿带和大型矿集区2000-3000米空间的找矿研究,大幅度提高矿床发现率。研发复杂地质地形条件大型矿产资源基地勘探评价技术,开展西部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快速综合勘查模型与战略靶区优选研究。
开展替代能源、稀土金属、稀有金属、稀散金属、矿物材料研究,开拓非金属矿产新用途,开拓未来新型资源领地,为解决我国未来矿产资源接替奠定基础。
(三)勘查技术装备研发
实施勘查技术装备国产化、品牌化工程,发展从卫星到航空、从地面到深部、从陆地到海洋、从野外到室内的国土资源观测与探测技术体系。加强国土资源勘查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集成创新,形成高精度、可靠、快速、实用的国土资源调查、勘查方法技术体系。开发航空地球物理探测系统、航空高光谱探测系统等支撑技术。发展地质实验分析测试技术方法。研发满足不同需求和适用不同地质景观条件的勘查仪器装备,支撑现代地质勘查工作。
专栏4:地质勘查仪器装备与关键技术
航空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仪器研发:研制新型数字化航空磁力仪和多通道(≥4)高精度数字磁补偿仪,开发航磁多参量勘查系统、航空磁梯度测量系统、航磁矢量测量系统;开发航空高精度重力测量系统、航空重力梯度测量系统;研制直升机和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系统;开展高分辨阵列式航空伽玛能谱测量系统关键技术攻关。
地面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仪器研发:研制大深度多功能电法,研制高灵敏度、宽频带、感应式和低温超导时间域和频率域磁场传感器,开发抗干扰、高分辨、多参数电磁法探测仪器;研制高温超导重力传感器,开展高精度重力仪和重力梯度仪核心技术攻关,开发地面高精度、三分量磁力仪;开发井中高精度三分量磁力仪、井中TEM等仪器;开展探测深度达2000米的厚覆盖区金属矿二、三维地震精细探测技术攻关;开展东部500-1000米深部隐伏矿床综合物探技术及有效方法组合研究,第四系覆盖区综合物探方法研究。
遥感地质调查关键技术及应用:研制机载高光谱新型传感器、岩心光谱扫描仪,研发航空热红外测量系统;研制低空无人机载荷,开发低空无人机应急监测系统。研发全球矿产资源遥感探测系统关键技术、野外地质矿产调查服务与管理系统、地质灾害低空遥感应急监测方法技术、高(多)光谱遥感矿物填图技术、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传感器网络技术。
深部钻探设备与关键技术研发:研制3000、3500米新型全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研制轻便岩心钻机、小口径导向钻探系统;研制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快速成孔工艺及设备;开展高温地热干热岩钻井技术、高精度定向中靶系统研究;开展海洋及高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技术研究,开展浅覆盖区钻探取样、近海取样钻探、湖泊取样钻探技术及装备研发。
|
(四)推进深部金属矿勘探开发科技
重点开展深部(500-2000米)找矿中的地质找矿预测理论与技术方法、大探测深度地球物理勘查、深部地球化学勘查和深部找矿勘查技术组合研究,开发3000米至5000米先进钻探技术,深化深部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及矿产勘查新理论的研究,使我国勘查深度提高到1500米,探索至2000米。选择铁矿、铜镍矿、斑岩铜钼矿及金矿等战略地区实施深部找矿科技示范工程。
推进深部及复杂地下矿高效、安全开采理论及关键技术,开展深井矿山的提升、通风、降温、排水、充填技术研究,发展高应力区采矿理论与微震监测技术、高应力矿山巷道支护与采场岩层控制技术、金属矿山岩爆发生机理及防治技术。
专栏5:深部找矿科技路线图
目标:勘查深度500-1500米,探索至2000米。
战略选区:以铁、铜、铬、镍、金、铅锌、锡、钨、钼、锑、稀土、钒钛铁矿为重点,在重点成矿区带中1:5万综合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战略选区。
成矿地质背景调查:5千米以浅的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岩相古地理填图。重点地带的地壳上地幔结构构造岩浆活动探测,前寒武纪建造及岩浆热液成矿理论研究。
深部成矿和找矿理论:深化全国成矿系列和成矿体系,总结重点成矿区带成矿规律,探索中国金属矿成矿元素异常集中分布的成因机制,充实重点矿区深部2000米以深成矿模式,丰富和发展危机矿山“三位一体(成矿岩体、矿田构造及成矿深度)”方法,提高深部找矿工作的效果。深化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技术和应用。
勘查技术理论与方法:深部控矿岩体及金属矿体的航空与地面磁力、重力测量技术研发,提高大功率可控场源电磁法与激电法探测深部矿体及控矿岩体的深度、分辨率、确定性。研究大型金属矿床探测的高分辨率地震多波反射法及层析成像法、金属矿区构造与矿床探测的天然地震与大地电磁法。研究不同景观条件大比例尺区域地球化学方法技术、采样与分析测试技术及成矿带基岩地球化学填图方法技术,矿区深部矿体(床)的原生晕、同位素及深穿透方法,研究包体测温度、压力及成矿物质来源技术,改进与开发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年代学和成矿深度方法。研发勘查数据处理软件、三维四维显示软件、多种信息综合解释找矿方法,研制与推广应用2000米钻深的小口径取芯钻机、定向与导向钻进工艺与钻探工具。
科技示范工程:重点地带深部铁矿勘查、铜镍矿勘查、斑岩铜-金-钼-铅锌矿产勘查、铬矿勘查、重要金矿区、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深部找矿科技示范工程。
|
(五)油气地质调查科技攻关
坚持油气并举,以构造地质为主线,采用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探测等综合技术手段,重点在变形盆地、造山带前陆和南方海相碳酸盐区开展油气地质调查与资源评价研究。开展山前构造带构造建模、多期构造背景油气保存等理论研究,开展青藏高原地区地震等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方法组合研究,开展灰岩裸露区、沙漠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区地震勘探技术以及灰岩区化探技术等勘探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优选勘探靶区,发现深部油气藏,支撑油气勘探取得突破。开展全球主要含油气盆地对比研究。
坚持陆海统筹,加强海域油气资源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攻关,发展用于深水油气探测的海洋重磁梯度测量技术、海底复杂地质条件高精度油气地震采集和数据处理技术、油气勘探综合异常分析技术、地球化学探测技术、微生物勘探技术,开展油气成藏富集规律、边缘海地质构造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