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工程
建立健全多种类型、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信息库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公开基础性知识产权信息。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工程重大项目建设,创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鼓励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提高为科技创新提供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的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和舆情监测,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信息。
专栏4: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工程
项 目
| 主要内容
|
国家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和服务系统
| 整合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收集国内、外国和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有关数据,建设和完善专利、商标、版权、农业和林业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基础数据库,探索建立数据信息的跨部门协作机制,提供知识产权申请、法律状态、基础知识等综合信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化建设。
|
知识产权运用转化平台
| 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版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建设农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在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方面探索建立品种权转让交易公共平台。建设林业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
|
(六)知识产权服务业培育工程
在知识产权软件服务、专业知识产权数据库服务、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其他投融资服务等增值服务领域扶持一批服务企业。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知识产权服务领域,鼓励和支持境外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国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分析预警、无形资产并购重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等高端咨询服务业务。支持各地有条件的公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行企业化转制改革试点。培育并形成5-10个以知识产权为主题的品牌展会。
(七)知识产权惠农工程
建立农业、林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探索创新知识产权惠农模式。扶持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专利产品、专利技术,培育一批驰名商标,综合运用专利、商标、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打造一批上规模、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农林产品品牌,发展一批拥有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较强的涉农、涉林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八)知识产权人才建设工程
实施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建立一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人才库和专业人才信息网络平台。创新培训方式,建设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分布式平台。大力培养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审查及登记、中介服务以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等知识产权高端人才。支持高等院校自主设置知识产权二级学科,积极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推动建立适合各类知识产权人才特点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大力吸引海外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
专栏5: 知识产权人才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