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先期开发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应注意选择具有良好开放性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系统,在设计中注意标准性、开放性、集成性、可扩充性等原则。设备应尽量选用模块化设计产品并满足接口标准化的要求,便于功能扩展和升级。
3、配电自动化主站设计应遵循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扩展性、开放性、容错性,满足电力系统实时性的要求,原则上应与调度自动化系统一体化设计,并与管理信息系统接口,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应遵循统一的接口规范,以实现信息源头唯一、资源共用、信息共享、图形数据同步更新。调度自动化系统尚未建设,不应提前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
4、逐步开展远程抄表的试点工作,具备实用化水平后逐步推广。远程抄表系统的通信通道应与电网通信系统建设统筹考虑,尽量做到通道共享,并适度考虑发展需要。
(五)信息管理
1、管理信息系统(MIS)包括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力营销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子信息系统,系统的软件开发应注意实用性和适应性,建议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使之适应组织机构变化、管理模式变化、业务流程变化等情况,延长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
2、推广企业资源规划(ERP),充分利用企业MIS、SCADA等系统的信息,建造企业的ERP平台。可试点使用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以满足"竞价上网"的要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六)电力通信系统
1、通信系统建设必须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需要,并适当留有余量以满足电力通信新业务的拓展。
2、通信系统的设计应坚持先进性、开放性、安全性、可扩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系统应采用主流技术和成熟的产品,并适当超前。网络和设备应支持标准的接口,选择广泛应用的标准协议,能够与其它相关系统实现可靠的互联。系统关键环节均应冗余备份。通信设备及电源应有较高的可靠性。要能支持系统平滑升级,并保证在网络的扩展过程中,业务不会受到影响。系统应操作简单,易于维护,便于管理。在满足业务需求的条件下,达到最优的性能价格比。
3、骨干网络应优先采用光纤通信;分支通信网络宜主要采用电力线载波技术;根据地形特点,在性能价格比较好的条件下,推荐选用无线扩频设备、电话通道作为备用。
4、通信网中网络交换、传输、接入网接口等均应符合国标、ITU-T标准或有关行业标准。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