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具体目标
  (1)技术目标:突破20-30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形成核心专利200项;在若干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并形成产业优势。
  (2)产品目标:创制50-80项临床急需的新型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急救医疗器械产品,重点开发需求量大、应用面广以及主要依赖进口的基础装备和医用材料,积极发展慢病筛查、微创诊疗、再生修复、数字医疗、康复护理等新型医疗器械产品。
  (3)产业目标:重点支持10-15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扶持40-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建立8-10个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基地和10个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基地,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能力目标:大幅提升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建立20-30个技术研发平台,新建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完善我国医疗器械标准、测试和评价体系,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推动产学研医深度结合,切实保障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指标体系
  表1 “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 序号 
 | 指标 
 | 属性 
 | 
科技 
 | 1 
 | 核心专利200项 
 | 约束性 
 | 
2 
 | 重点开发50-80项基础装备和新型产品 
 | 
3 
 | 新建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 
4 
 | 建立8-10个国家科技产业基地 
 | 
5 
 | 建立20-30个技术研发平台 
 | 
经济 
 | 1 
 | 科技进步和示范应用带来的新增医疗器械产值2000亿元,出口额占国际市场总额比例提高到5%以上 
 | 预期性 
 | 
2 
 | 形成8-10家产值超过50亿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 
 | 预期性 
 | 
社会 
 | 1 
 | 基本医疗器械产品性价比大幅提升,有效满足基层医疗和常规诊疗需求 
 | 预期性 
 | 
2 
 | 建立10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基地,推广应用10万台(套)创新产品 
 | 预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