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优势,加强雷锋精神的宣传和普及。各级公共文化机构是宣传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阵地,负有宣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职责,要结合本单位职能和特点,充分利用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雷锋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有藏书,设立雷锋精神书籍专架,方便群众借阅,同时举办专题讲座,重点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雷锋精神教育辅导活动;美术馆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围绕弘扬雷锋精神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展示活动和公共教育活动,以艺术的形式展现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文化馆(站)要以雷锋精神和雷锋式人物为素材,创作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广泛开展宣传雷锋精神的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共享工程要以“践行雷锋精神,推动文化惠民服务”为主题,充分利用资源和设备优势,整合反映雷锋精神的文化信息资源,依托工程网络开设学雷锋活动专栏,为学雷锋活动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四、以学雷锋活动为契机,加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各地文化行政部门要认真总结本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实践经验,把文化志愿服务作为学雷锋活动的拓展和创新,制定和完善文化志愿者招募、培训和管理的办法,动员更多的公共文化人才参与文化志愿服务,使文化志愿服务成为公共文化机构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实践。要深入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工作,广泛组织各地文化志愿者深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服务效果、扩大服务影响,使边疆行工作成为内地和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交流的纽带。要拓宽文化志愿服务领域,把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作为文化志愿服务的重点对象,引导广大公共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基层、街道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让雷锋精神在文化志愿服务行动中发扬光大。
五、创新形式,增强学雷锋活动的实际效果。要适应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积极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形式、手段,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增强学雷锋活动的实际效果。要把学雷锋活动与文化“三下乡”、流动演出、流动展览、流动讲座等流动文化服务活动紧密结合,使雷锋精神在农村基层和偏远山区广泛传播,拓展雷锋精神的辐射范围。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博客、微博等新兴传播方式和动漫、手机短片等新兴文化形式,依托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数字文化网络,开展富有时代特色的学雷锋活动,增强雷锋精神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六、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共文化机构要不断探索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把学雷锋活动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本单位的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相结合,纳入整体工作安排,努力形成学雷锋活动的长效机制。要把雷锋精神纳入基层文化干部培训课程体系,融入到公共文化机构干部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岗位要求,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