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央预算编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在:第一,预算编制时间大为提前。国务院下达编制预算的指示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向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的时间比往年提前了3个多月;财政部批准部门预算,比往年提前了3到5个月。第二,预算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原来的预算编制只考虑财政预算内的收支,不包括预算外资金的收支。现在试编部门预算,编制范围不仅包括预算内收支,还包括预算外收支,实现了预算内外收支统管。第三,预算编制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原来预算编制是由部门代编下属单位预算,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编制部门预算则要求从基层单位逐级编制、逐级汇总,克服了代编预算的弊端,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准确。第四,预算的完整性大大增强。编制部门预算要求各部门的财务机构统一向财政部申报预算,一个部门一套预算,增强了预算的完整性,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加强预算执行与监督。
由于预算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难度大。财政部将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明年把对社会影响比较大的支出部门的预算纳入报送部门预算的范围,逐步增加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送部门预算的部门。同时,还要积极指导和推动地方预算制度改革,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我国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国家预算管理体系。
三、今年前五个月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国家预算执行情况良好。1至5月份,全国财政收入5012.93亿元(不含债务收入,下同),完成预算的40.6%,比去年同期增加855.08亿元,增长20.6%。其中,中央财政收入2700.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25.01亿元,增长24.1%;地方财政收入2312.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30.07亿元,增长16.7%。全国财政支出4485.93亿元,完成预算的30.6%,比去年同期增加956.04亿元,增长27.1%。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573.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77.98亿元,增长43.6%,主要是从今年开始,将国债利息支出由原来列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改列中央财政支出和去年下半年增加中央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翘尾,如扣除这两项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中央财政支出增长10.1%;地方财政支出2912.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78.06亿元,增长19.6%(主要是增加地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障人员收入,增加支出356亿元)。全国财政收支相抵,收入大于支出527.01亿元。1至5月份,中央财政债务收入1853.21亿元,债务支出109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