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关于人民物质生活和国内外贸易
根据上述工业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1958年,包括在国家计划以内的职工总数,将达到2439.2万人,比上一年增加41.9万人。增加的人员主要是大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技工训练班的毕业生和一部分转业人员。在职工总数中,今年将有相当多的人员下放到农村和厂矿的生产单位中,实行劳动锻炼。
1958年的职工工资总额,计划安排为158亿元,比上一年增加5.5亿元。在增加的工资总额中,用于新增加职工的工资约有3亿元,用于原有职工的部分升级和调整某些不合理的工资标准约有2.5亿元。
1958年供应社会的商品总量,可以达到5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30亿元,增长6.5%。
根据上述劳动工资的安排和商品供应的可能性,1958年的社会购买力估算为494亿元左右。农业合作社和农村居民的购买力将比上一年增加22亿元左右,城市居民的购买力将增加5亿元左右;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和部队因为节减公杂费开支,购买力将比上一年减少3亿元以上。三项增减相抵,净增24亿元。
社会商品的可供应量超过社会购买力,不仅使市场和物价能够保持稳定,而且将使我们的商业部门保留一定的后备力量。
1958年供应社会需要的主要商品,除了粮食以外,都将有所增加。例如:猪肉将增加约6.2亿斤,水产品将增加约4.82亿斤,棉布将增加约578万疋,呢绒将增加约660万尺,毛线将增加约200万斤,煤炭将增加约770万吨,日用品将增加约2亿元。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增加得比较快,个别商品的每人平均供应量,例如棉布,只能维持在1957年的水平上。粮食的供应量比上一年有所减少,主要是因为粮食逐年增产,过去要由国家供应粮食的农村缺粮户,现在已经有相当多一部分能够自给,而不再需要由国家供应了。
在商业工作方面需要提起注意的,首先是必须保证对农村的生产资料的及时供应;其次是必须做好农产品的收购工作,做好可供利用的野生植物和废料的收购工作。
在对外贸易方面,适应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195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安排为11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6%。
保证必需物资的进口,是完成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条件。为了完成进口计划,对外贸易部门应当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组织出口货源,扩大外汇收入。我国可供出口的物资十分丰富,我们必须充分地发挥各级地方政府和经济部门的积极性,发掘各方面的潜在力量,积极组织生产,提高质量,加强收购工作,同时,做好新产品的试销工作,争取完成和超额完成进出口计划。
第五、关于文化教育
在1958年,国家开办的学校,招生人数将为:高等学校10.9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5.3万人,普通中学207.6万人,小学2017万人。群众自办的学校的招生人数,大致估算为:高中1万人,初中18万人,小学256万人。文化、卫生事业,也将比上一年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文化教育方面,必须继续加强政治思想领导。我们应当根据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地改进我们的教育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进一步地提高各项文化教育工作的质量;同时,按照勤俭办学校、勤俭办文化卫生事业和依靠群众自办的原则,积极地发展文教卫生事业。为着达到这些目的,1958年将采取下列的一些措施。
⑴有步骤地实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凡是有条件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实验工厂、实验农场和实验牧场的,都可以单独举办或者联合举办,一面从事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劳动;不能举办的,可以同当地的工厂、作坊和服务行业订立生产实习合同,进行实习,或者参加当地的定期义务劳动和农业合作社劳动,使学习和劳动相结合。工业学校,都应当像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那样,逐步地设立附属工厂或者参加有关的工厂劳动。农业学校,不论中等的或者高等的,都要逐步地同当地的农业合作社订立合同,经常使学生和教员适当地轮流到农业合作社去劳动,帮助农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改革,并且尽可能地吸收一部分由农业合作社保送的学生参加学校学习。凡是有条件附设生产单位的学校,应当力争在一定时期以后使学校经费达到自给、半自给或者部分自给,以便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⑵在高等学校招收的新生中,尽可能地增加工人和农民的成份。学生在毕业以后,一般应当参加一定时期的生产劳动。
⑶中等专业学校主要是培养有文化有技术的工人和农民,学生在毕业以后一律参加工业和农业的生产。今后国家所需要的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应当尽可能从适合条件的工人和农民中提拔。各部门在各地方的中等专业学校,应当接受当地党政的统一领导。
⑷工农速成中学准备分别改为大学的工农预科或者正规的工农中学,1958年秋季继续招生,吸收经过一定劳动时间而具有初中或者高小毕业程度的优秀工人、农民和工农干部入学。
⑸广泛地举办业余学校,进行初小程度到高中程度的文化教育,或者进行普通知识到中等程度的技术教育,吸收成年的职工学习文化和技术。同时,积极举办业余高等教育。
⑹继续发展群众办学。群众举办的学校,课程安排和教育进度可以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当地的具体情况决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学习时间可以长短不同。各级教育部门应当给以积极的帮助和指导。
⑺为了保证在今后十年内基本上扫除青年和壮年中的文盲,必须大力开展扫除文盲的运动。
⑻大张旗鼓地开展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分别制定并且逐步实现消灭四害和主要疾病的具体规划。
⑼在国家的辅导下,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体育活动。
⑽在各级学校和各类文化单位中的杂务劳动和部分建筑工程,例如打扫清洁,整修操场和道路,修筑房屋等等,应当有计划地安排时间,组织教职员和学生自己动手。
关于科学研究工作,这里不准备多讲。目前重要的问题,是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如何适应于工业农业的生产和建设大发展的形势,不断地以研究成果支援工业和农业的技术改革。全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包括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的研究机构在内,都必须继续并且尽可能扩大同有关的生产、建设单位的密切联系,签订协作合同,帮助解决生产建设中提出的问题,并且注意研究和总结职工群众的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
以郭沫若院长为首的访苏科学技术代表团已于今年1月18日在莫斯科同苏联签订了中苏两国政府关于共同进行和苏联帮助中国进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合作协定,并且议定了122项重大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同苏联科学院、中国高等教育部同苏联高等教育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同苏联列宁农业科学院,也都分别签订了协议和合作项目。两国科学和技术的全面合作,对于促进我国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必须充分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完满地实现这些协议,按期完成这些合作的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重要方面能够更快地接近世界上的先进水平。
(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全国解放以来,我们已经多次地进行过增产节约运动,在节减军政费用、降低建筑造价、节约非生产性建设投资、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应当看到,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各个单位中,都还存在着很多的浪费,并且有严重的浪费,都还有着很大的节约的可能性。
这里举出下列的一些事实。
在工厂、矿山、运输企业的基本建设方面,由于我们的经验不足,有相当多的资金是用得不适当的,也就是说存在着很大的浪费。我们很多同志,不区别重点企业和一般企业,不区别主要车间和辅助车间,不区别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一律追求高标准、机械化、自动化,使本来可以用较少的钱,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建成的企业,不得不用较多的钱和较多的时间。例如,吉林省有一个制糖厂,设计标准和机械化程度很高,花费投资2700万元,费时三年多,才建设完成,投入生产;而和这个工厂生产能力相同的黑龙江省的另一个制糖厂,由于设计标准和机械化程度较低,投资只及吉林糖厂的60%,建设时间也短得多。这种情况,在建设初期是难于完全避免的。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五年以上的建设经验,就有可能而且应当用同样数量的投资,建设更多的企业了。根据许多调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一般情况下,现在就可以用60元、70元或者80元,去办过去要用100元钱才能办好的事情了。有的企业甚至只要花过去一半或者更少的钱,就可以很好地建设起来了。
除了生产性的建设存在着浪费现象以外,在非生产性的建设中,也还存在着浪费现象。我们从1955年以来,通过降低建筑标准、削减建设项目的工作,使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在整个建设投资中的比重,由过去的30%以上,降低到20%左右。这是一个好的成绩。但是,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总投资额计算,非生产性建设的投资比重,仍然占23.4%;全部非生产性的房屋建筑面积,就达1.6亿平方公尺,大体相当于解放前北京市的全部房屋面积的6倍,共用投资110亿元。这个数字显然是过大了。现在,还有不少工作人员不了解,过多、过好、过早地进行非生产性的建设,并不能促进生产,而只能妨碍生产,因而许多地方还存在着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过多、标准过高的现象。如果把这些现象纠正过来,也就可以省出很多的资金,扩大生产性建设的投资。
除了上述生产性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中所存在的浪费现象以外,现在,在很多工业、商业、运输等企业中,也还存在许多严重的浪费现象。例如,材料积压,材料浪费,废品、次品过多,资金积压,经营环节过多,管理人员过多,仓库管理不善,等等。在材料积压方面,单就钢材来说,如果适当地压缩库存,并且想尽各种办法节约使用,就可使生产企业和基本建设单位的钢材周转数量减少1/3左右。
应当指出,在我们不少的机关、部队、学校和事业单位中,铺张浪费的现象还相当普遍,事业费的开支,还有许多用得不适当的地方,在节约人员和节约经费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潜力。
所有上列各项缺点,都必须坚决改正。在1958年,我们必须继续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而斗争,把这种斗争看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任务。
我们准备采取以下各项主要措施。
第一,修订基本建设工作的有关制度,规定适合于我国当前经济条件的各类企业的设计规范,和民用建筑的造价标准,以保证进一步地贯彻执行勤俭建国的方针。1958年计划新开工的限额以上的工矿建设项目,必须有经过相应机关批准的设计文件,才能施工。准备在1959年列入计划的建设项目,从现在起就要提前做好设计。今后除了某些特殊的项目,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可以边设计边施工以外,没有设计文件的项目,一律不列入年度计划。继续审查和修改现有的重要企业和重要工程的设计文件,削减不必要的建设项目,降低不适当的、过高的标准。对于整个基本建设,今年要求节约总投资额的7%至10%,用于扩大工作量。
第二,各个经济部门和所有企业,都要加强经济核算的工作,改善物资供应制度,建立必要的供应基地,保证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能够及时供应。重新核定工矿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流动资金。生产企业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必须超额完成降低成本的任务,商业企业必须超额完成降低流通费用的任务,为此,应当减少经营环节,大量减少人员,下放多余的职工参加劳动生产。
第三,彻底清理工矿、交通运输、建筑安装和商业等企业的仓库,大大地压缩企业库存的生产资料,用之于扩大生产和扩大基本建设。各基本建设单位的积存设备,需要和可能安装的都应当安装起来;自己不需要的,可以由主管部门调给需要的单位,以便进行调剂。这样,就可以在不增加国家财政拨款的条件下,扩大基本建设的规模,增加新的生产能力。在清理仓库的同时,应当采取领导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重新核定生产企业和基本建设企业的主要物资消耗定额和库存定额,并且改进仓库管理制度,减少物资损耗和事故。在清理仓库的时候,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应当据实报告,不准虚报隐瞒;否则,应当给以批评和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