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印发对河南等八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情况督导检查报告的函

  三、农村税费改革与基础教育的投入问题

  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2001年在全省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从督导检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教育投入和教育发展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有很大差别。

  江阴市农村教育费附加不从农民个人收取,而按镇村办企业、私营企业、以及各类校办企业、社会福利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的4‰来征收,由国税局负责收取,2000年实征10873.8万元,占应征数的97.99%。该市也未搞过农村教育集资,所以这次农村税费改革对其教育投入影响不大。

  泰兴市2000年教育总投入为3.06亿元,其中市财政拨款为15823万元,农村教育费附加1926.8万元,农村教育集资2596万元,今年税费改革取消附加和集资就减少投入4500万元,即使财政预算内拨款有所增加,也远远不能填补这一缺口。

  在苏北地区,费改税后农村教育投入减少。洪泽县减少2800万元,但省级转移支付1660万元,实际缺口为1140万元。铜山县实际缺口为3000万元。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有所减少,义务教育投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办法。主要表现在:①教师工资发放受到较大影响。有些乡镇长期使用部分附加发工资(据统计农村教师工资中财政拨款只占54%左右,其余靠附加和捐集资来抵顶,有的甚至挪用学杂费和代办费),费改税后这部分工资就没有着落。洪泽县目前共欠发乡镇教师1~6月份工资650万元,欠发市属学校教师1~10月份省、市津贴部分800万元,缺口很大。在省财政转移支付之后,洪泽县、铜山县也只保了国标工资,省标工资相当乡镇不能发放。②农村教育负债无力偿还。据统计至2000年,泰兴市农村教育负债超过2亿元,铜山县欠债1亿元,这些债务原拟通过附加和捐集资逐年偿还,税费改革后将无法兑现偿还。此外一些乡镇学校基建留有半拉子工程,无法继续投入。③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面临更大困难。泰兴市现有危房4.5万平方米,如果加上解决布局调整、初中学生入学高峰补充校舍所需资金,则缺口更大。④办学条件难以继续改善,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江苏省级财政为实施税费改革的20亿元转移支付中,有10.6亿用于教育,主要解决了苏北地区农村教师的国标工资的发放,并没有弥补由于税费改革而减少的其他经费缺口,这个缺口如何补足,省、市、县以及中央财政如何合理分担,需要提出可行的方案,以确保税费改革的顺利实施和农村教育的正常运行。

  四、危房改造和中小学布局调整

  所到四个地区,都能认真落实省政府提出的认真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要求,采取了积极措施,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的危房改造工作。各市、县成立了改危领导小组,组织了专门力量,摸清了所辖地区的中小学危房的实际数量和危房程度,作出改危的全面规划。在落实省专项补助资金的同时,市、县、乡镇也作了相应的投入,同时采取了群众集一点、社会捐赠一点、施工队垫付一点、学校自筹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目前,泰州市已投入资金1.41亿元,完成改危25.1728万元平方米(计划33.6768万平方米),徐州市投资1.7亿元(不含省投资数)完成改危、维修校舍60.25万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90%),淮安市已完成32万平方米(计划是48万平方米)。三地区基本按计划进度实施,但今后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资金缺口很大。仅以泰州市为例,最近几年内用于改危的资金每年约需2亿元左右,仅靠乡镇财力是不可能的,需要研究相应的对策。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江苏省抓住乡、镇、村行政区划调整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契机,大力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注意把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与农村小城镇建设、薄弱学校的改造、危房改造、办学体制改革、教育促小康工程、示范学校的创建、应对初中入学高峰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到目前为止,徐州市已撤并小学227所,初中调整撤并26所。泰兴市撤并小学57所,初中4所,46所完小改为教学点;淮安市撤并中小学115所,改教学点217个。江阴市撤并小学53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事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大局,事关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及到人口密度、行政区划调整、乡镇发展规划、地理环境、交通设施和经费投入等各方面的因素,必须要统筹考虑,精心策划,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还应注意将就近入学和扩大学校规模结合起来。通过布局调整切实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的目的。

  五、控制农村初中生辍学和应对初中入学高峰的问题

  教育部今年8月份召开“控制农村初中生辍学电视电话会议”后,江苏省采取切实措施,在全省范围内认真落实,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所到的4个县市,都在这项工作中做了积极的努力。徐州市组织了控辍专题督导调研组,对18个乡镇、19所中学进行督查和调研,了解情况,核实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解决家庭困难学生入学问题,淮安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特困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内部传真电报,建立起防止特困学生失学的资助保障机制。泰兴市还通过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和课程与教育方法,深化教育教学内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从深层次解决初中学生辍学问题。

  由于采取了综合措施,江苏省初中阶段的辍学率得到控制,成效是显著的,也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和成绩。但是各地区发展也不平衡。这次我们到的苏北两县,据地方干部反映,个别乡镇、初中的辍学率达到5-10%。因此,控辍工作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巩固“两基”成果。

  江苏省同全国一样,在2003年前后出现初中阶段的入学高峰。1996年,又提出了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的比例的要求(目前已经达到68.5%)。因此,全省将相继进入初中、高中阶段的入学高峰期,在校学生数剧增。建议省政府在实施“十五”计划过程中,关注初、高中入学高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努力实现初、高中阶段入学高峰的平稳过渡。

  六、教育经费使用配置中的几个问题

  学校公用经费和学杂费收支问题。除苏南地区外,其他学校普遍反映公用经费不足。根据我们督查的情况,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省政府制定公用经费标准,这种标准是确保学校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地区之间应该有所区别。二是学杂费收入交财政后,如何保证及时全额返还用于学校公用经费。洪泽县采取财政局划转教育局、由教育局按月拨付学校的做法可供参考。三是学杂费收入不能保证学校公用经费支出,乡镇财政也无力承担的的短缺部分,也需明确由哪级财政拨付补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