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巩固提高和双高“普九”两类地区,在“十五”规划的基础上,应该确定具体的目标和标准要求,规划落实到县。尚未实现“两基”地区,要重点打好“两基”攻坚战,在普初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普九”。
高中阶段的规模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二要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要深化改革,努力探索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之路,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的用得上、留得住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采取切实措施,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1、总结推广初三分流、绿色证书教育的典型经验,进一步深化农村初中教学模式的改革。
2、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加强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研究,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适应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四)加大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力度,保障《决定》和地方出台的政策性文件贯彻落实。
中央的《决定》和省颁发的文件,就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希望四川省各级政府和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指导的力度。
希望省政府和教育厅加强督导制度、督导机构和督导队伍建设,使之更加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更加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国家教育督导团赴四川省检查组
白景龙 姬庆生贾聚林 高荣 孙凤岐
附件:
对吉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情况的督导检查报告
2001年12月3日至10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吉林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国务院《决定》)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检查组听取了吉林省政府的汇报,分两组对蛟河市、延吉市、辉南县、临江市四县(市)及所属的8个乡镇、34所学校进行了考察。在延吉市、临江市分别听取了汪清县和靖宇县(为国贫县)汇报,在蛟河市和图们市召开了县、乡干部座谈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工作的概况
多年来,吉林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积极普及义务教育,于1998年通过了国家组织的“两基”验收。“两基”验收通过后,在巩固提高“两基”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全省义务教育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主要标志是: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在稳定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较大力度控制了初中辍学率;校舍建设进一步改善,薄弱校得到一定加强;民办教师问题已基本解决,高学历教师比重有所提高;积极推进新三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充实;城乡小学普遍开设了外语和信息技术课程;重视教研、教改,为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吉林省以多种形式进行了传达、贯彻,体现了三个特点:(一)传达、学习认真、到位。省政府及时召开分管教育工作的市(州)长会议,传达了全国基础基础教育会议精神,并将会议文件汇编成册,发送各级政府和各类中小学。各地县也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学习班等形式,使广大干部和教师尽快了解会议精神。(二)及时部署,明确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政府于11月下旬召开了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的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文件,使国务院《决定》的各主要要求进一步具体化。(三)从实际出发,狠抓落实。从我们所到的市、县可以看出,各地对国务院《决定》中的有关要求,如实施“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县发放、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实行《一费制》保证教育投入、控制中小学学生辍学、遏止乱收费等都有了具体安排,并正在积极组织实施。我们认为吉林省对贯彻国务院《决定》工作是重视的,抓得紧、力度较大。
二、对国务院《决定》中有关要求的落实情况
1、关于教育投入问题
近三年吉林省的教育投入基本实现了“三个增长”。全国基教会议后,吉林省在加大教育投入上又有新的举措,决定将省级财政中教育支出增加一个百分点的政策从原定到2003年延长到2005年;2001至2005年通过转移支付和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的扶持力度;为促进“一费制”的实施,决定对有困难的县提供2000万元经费补贴。
2、关于危房改造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据吉林省教育厅统计,全省中小学校舍危房比例为7.74%,其中农村中小学为9.48%。吉林省对解决危房问题十分重视,把消除危房和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我们所到的地区,从乡镇到市县都制订了危房改造和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目标和任务比较具体,有的市县为加强领导建立了目标责任制。按照吉林省的规划,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需要投入23.8亿元,今明两年国家安排8000万元,省财政进行匹配投资,市、县两级政府配套2.7亿元。其余不足部分,准备通过征收教育费附加、提留村积累、依法集资及发展校办产业等来筹措。
3、关于控制辍学问题。
据省政府调查,1999年该省中小学在校生辍学率有一定反弹,个别地区初中辍学率高达两位数。近两年,各地加大了“控辍”力度。如推进农村初中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扶贫助学制度化,对不利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给予扶持;强化教育执法,加强督导检查;健全“双线”控流责任制等。辉南县把控辍方法概括为五个方面,即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扶贫控辍、改革控辍、服务控辍。到2000年吉林省小学和初中辍学率分别为0.55%和2.38%,比1998年国家验收“两基”时分别下降0.28和1.06个百分点。在造成辍学的原因上,该省有三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受教育收费影响,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中辍学人数比例明显上升;二是延边地区由于妇女出国打工较多,离异较多,出现了许多单身家庭,成为该地学生辍学中一个突出原因的;三是小学布局调整后,因上学路远造成了部分学生辍学。
4、关于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问题。
近几年来,吉林省有35个县不同程度地拖欠教师工资。截止2001年9月,按当地实际执行的工资标准计算,全省累计拖欠教师工资10.2亿元;按足额发放工资计算,全省拖欠教师工资31亿元。全国基教会后,各级政府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吉林省已制定了足额按时发放教师工资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到今年10月全省60个县(市、区)中,已有38个县(市、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管理上收到县(市、区),占63.3%。今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给吉林省1.56亿元,对35个发放教师工资确有困难的县(市、区)给予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