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主要成就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EBsat)系统建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和科研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CERNET已建成20000公里的DWDM/SDH高速传输网,覆盖我国近30个主要城市,主干网总容量可达40Gbps,传输速率达到2.5Gpbs。中高速155M地区网已连接到35个重点城市;全国已经有100多所高校的校园网以100~1000Mbps速率接入。目前联网单位达到900多个,网络用户近800万人。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互联网络。
网络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我国高校开展跨地区的远程教育、网上招生、网上合作研究以及国际交流等网络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CERNET中高速地区网的建成,解决了从省节点接入CERNET主干网的瓶颈,为分布在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高校高速接入Internet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CERNET向中小城市的不断延伸,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教育部门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链接到CERNET。
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的建成大大提高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卫星覆盖率和播出、传输节目的数量,并且实现了与CERNET的高速连接,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现代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网络平台。目前使用2个Ku频段卫星转发器(108MHz),具备传送多套电视、语音IP数据广播的能力。卫星远程教育传输网络平台的建成,为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创造了基本条件,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整合和共享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对东西部教育合作和西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信息技术教育与应用发展迅速
目前全国已有70%左右高等院校建立了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校园网,网络已连接到校内的主要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许多高校还实现了与教师住宅和学生宿舍的连接,建立了网络中心和多媒体教室,利用校园网开展了远程教学、数字图书馆、办公自动化、教学教务管理、后勤管理、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开发等应用项目,初步实现了高校信息化向更高层次的迈进准备。同时,师范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也都加快了信息化发展步伐。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就。2002年,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配备了64.7万台计算机,学生人均拥有计算机的数量0.06台(18人一台)。60%以上的学校建成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电化教室、电子阅览室或教学资源开发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和实习实验室。5,625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网络基本实现了与CERNET或CHINANET的联接。大部分学校的校园网配备了学籍与学生信息、教育教学、图书或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到2002年,98.5%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课。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有了长足发展。截止2001年9月,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高中开课率达92.15%,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初中达65.32%,独立建制小学达10.33%。到2001年底,全国中小学拥有367万台计算机,从1999年底的平均121人一台提高到51人一台。建有校园网的中小学校10687所(占全国中小学校数的1.8%),比1999年底增加3.56倍。2000年11月教育部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和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目标,对在中小学生中全面普及信息技术知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