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

  近年来,特别是随着我国电信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企业对教育的支持,以及大量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大大地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3)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速度明显加快
  在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教育承担着培养信息化人才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中,对信息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九五”以来,作为信息化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等学校,得到长足发展。据2000年统计,全国600余所高等学校中,近400所高校设有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占高校总数的67%。从事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习的在校学生达到了38.7万人,占在校学生数的4.1%。
  初、中级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受到重视。截至2002年,全国共有计算机信息技术学校1400所,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总数的8%;近5000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专业,占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近30%。2002年全国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学习的学生达到150万人。
  (4)教育资源建设和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取得进展
  教育信息化,网络设施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人才是关键。目前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根据学校的学科优势和教学特点,开发了一批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素材库、网络课程和教学课件,对整合教育力量,推动资源共享,实现远程教学创造了基本条件。
  目前,教育部已批准67所高等学校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开设了8大类51个专业,据2001年统计,网络学院共招生60.8万人。
  (5)大学信息产业初具规模
  发挥著名高校信息技术专业和学科的优势,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特色的信息产业和产业集团。高校正在迅速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特别是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的主力军。
  东北大学的东方软件集团,北京大学的北大方正,清华大学的清华同方、清华紫光、天津大学的天大天财等5家企业已进入中国电子百强,2000年这5家企业投入研发经费达8亿元,实现总销售额173.4亿元,利润12.4亿元,出口创汇8亿元。体现了高校信息产业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6)西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项目取得成效
  2000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作为“校校通”工程的示范,在西部建设10000个现代远程教育扶贫收视点,每个收视点配备一套接收设备,利用经数字化改造后建立的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对边远贫困地区广播、培训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知识,进行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提高了农村教学质量,加速了农村教育信息化进程,为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作出了贡献。
  1.3 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推进教育信息化方面虽已取得很大成绩,但在新形势下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
  (1)信息化观念不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