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

  2.1 指导思想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为统揽,以需求为导向,以普及信息化技术教育和扩大信息化人才培养规模为重点,以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为突破口,大力促进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坚持制度创新与改革,增加投入,加强协调,逐步建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2.2 发展原则
  教育信息化应采取“统筹规划、需求导向,加强合作、注重实效,人才为本、项目示范,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规划、需求导向。国家和地方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对教育信息化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制定发展方针、目标和任务,充分合理利用教育信息化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信息化设施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加强合作、注重实效。鼓励多种形式的资本和国内外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改革和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和领导。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规范的原则,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务社会的能力。
  项目示范、人才为本。针对地区教育、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建设重点领域具有基础性、示范性教育信息化工程为龙头,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研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普及教育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并举,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制订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注重研究解决东西部、城市与乡村各级教育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向薄弱环节倾斜,加强资源整合,鼓励东西部合作。
  2.3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全民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人才培养基本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和完善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初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教育软件产业开发基地和信息产业集团;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和应用水平整体达到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普通高等学校、85%人口地区的职业技术学校和发达地区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十五”期间,要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延伸到全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小城市;大部分省、市(区)基本建成省域网和城域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将覆盖中西部所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小学;高等院校全部建成校园网;全国70%左右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成校园网;较发达地区高中和初中基本建成校园网,西部有条件的初、高中初步建成校园网;争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县以上城镇中小学都能上网;全国乡村中心学校实现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连通。
  在中西部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建立30万个光盘播放系统;有条件的中小学建立5万个卫星教学收视点;依托中心学校逐步建立乡镇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