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延伸和扩展工程。
充分利用我国已有的光纤网络资源,采取国家和地方学校共同投入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CERNET省域网和CERNET城域网,为已经建成校园网的大学、职业技术院校、中学、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就近接入的便利条件,使CERNET在我国教育信息化中充分发挥其重要的基础设施作用。
基于CERNET高速主干网,开通IP电话服务,改善接入CERNET的学校的语音通信条件,开通视频会议服务,为教育部到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到市教育局召开视频会议提供服务。为教育单位之间实现同时异地的实时授课、召开网上学术交流会议提供视频服务,为远程教育和网上合作研究等应用提供基础服务。
积极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试验网的建设。为下一代互联网重大应用、网格计算等提供环境支持,组织完成中日合作项目IPV6的开发。
(2)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建设工程
完成卫星电视教育系统数字化改造工程,建立卫星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充分利用CERNET宽带通信的优势,CERNET和CEBsat高速联接的条件,整合各地的优势教育资源,通过卫星网传输至全国,并利用各种网络构建多种单向、双向传输应用系统。提高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服务于多层次、多类别远程教育的能力。
在东部及较发达地区的300个中小城市,建立有线电视多媒体传输前端,接入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将网上远程教育节目和信息送入学校、教育机构及家庭,有条件的学校和家庭可利用计算机或信息家电实现在线学习。选择有条件的学校信息中心或远程教育中心,建立卫星接收节点站。
在中西部通信条件较差的地区,选择1000所有条件的农广校或电教站、职业学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乡镇中学、教育电视台,建立卫星双向站,建设服务于当地的教育社区平台,使之成为具有双向交互功能的教学中心、传播教育及各类资源信息的服务中心。
在西部通信条件一时难以改善的地区,依托乡镇中学计算机网络信息站,建立100个无线数字微波传送系统,与周边地区学校组成无线局域网,进行方便灵活的信息交互。
在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各类学校,建立3万个以上卫星多媒体数据单收点,接收教育电视和各种资源信息。
支持具有国内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开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用户管理、资源数据库管理、卫星因特网接入服务等应用软件。
(3)“校校通”工程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工程
在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过程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推进。根据目前的实践情况主要采取四种模式:
一是教学光盘播放系统(最简单的配置)。主要通过电视机和DVD(VCD)播放教学光盘。
二是卫星教学收视点。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接收优质教育资源。每个卫星收视点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VCD、教学光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