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规划(纲要)

  三是依托中心学校建设乡镇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接收卫星数据广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普及教育信息技术课程,上网学习;对教师和农民进行远程培训;为农民提供经济、市场信息。设备主要配置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电子教室及其它设备等。
  四是以地区为中心建立城域网。争取到2010年使90%以上的中小学,实现“校校通”。
  (4)大学校园网建设工程
  “十五”期间,利用国家和地方投资,学校自筹等方式在全国本科高等院校、高等专科学校、职业与成人高校全部建成校园网。2002年利用9亿元国债资金,实施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分布在我国西部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建设兵团、3个自治州共152所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并实现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高速联接。通过项目建设,促进西部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资源共享,开展远程教育,缩短东西部差距,为实现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养高水平人才,为我国的西部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东中部地区高等学校校园网建设采取国家投资(211二期)和高校自筹、企业投资等多种方式完善和全面提升高校校园网,实现与CERNET的高速链接;建设一批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应用系统,为高等院校师生进入网络环境、开展教学、学习和科研创造条件。
  非“211”学校校园网建设采取国家、地方、企业投资等多种方式,以国家投资为主。
  (5)政务信息化工程
  通过教育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教育政务与服务支撑体系,逐步实现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全面提高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行政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对教育的监督。
  “十五”期间,初步建立教育政务信息化的总体框架,参与国家政务内外网络建设,整合教育政务信息化网络平台;建成一批教育业务与服务应用系统,提高教育管理与信息快速反应能力;完善教育部政府网站,建立“一站式”电子政务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教育政务信息资源库和基础数据库;建立教育政务信息化培训、研发、安全、应急系统。
  (6)信息人才培养工程
  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程,提高教师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力并进行各种级别资格认证。
  实施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培养工程,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各级各类国际通用信息技术专门人才。
  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技能的水平。
  开展全民信息化终身教育,充分利用基础网络设施资源、教育资源、信息服务资源等优势,提供面向全民族、各层次,满足不同岗位人士学习需要的各类远程教育平台;广泛开展远程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信息技能培训;依托社区文化中心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立社区计算机网络信息站,为教育信息化走进社区、走进家庭提供条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