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标准与信息系统建设
(1)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工作
制定信息化发展基本标准,建设中国教育信息化标准基本体系,通过正式发布、示范工程推进等措施,推广标准的应用,2005年实现国产教育软件资源的全部标准化。基本实现高校信息化教育服务标准化,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标准化。形成为外来教育软件资源和信息化教育服务提供测试和认证的能力
(2)大学数字校园
建设学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211二期建设)充分利用各高校的图书资源,借助CERNET的宽带资源建立覆盖大部份高校的网上数字图书馆(CALIS),实现馆际直连互通并与国外大型图书馆相连接,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
加快数字博物馆建设。依托高校已有的博物馆资源,初步建立起面向社会开放的数字博物馆。
继续加强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和虚拟实验室建设。
(3)教学评测自动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以名校已有的教学软件为基础,筛选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学习软件。建立各种基础学科使用的10~20个题库与测试自动化系统。建立相应的评测评估体系。
(4)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
牢固树立“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规范”的指导思想,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在总结国内、外成熟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模式,指导教育信息化事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
4. 主要措施
4.1 建立科学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
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管理体制,保证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发展。国家设立教育信息化协调推进机构,统筹教育信息化建设重大方针政策,加强政府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宏观协调力度。各省市要建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各级各类教育系统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或相应机构,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要更新观念,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从组织上、体制上和经费投入上切实保证教育信息化政策的落实和“十五”目标的实现。
4.2 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
“十五”期间,加大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对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投入,确保年度经费按一定比例增长。在发达地区重点开展教育信息化信息服务建设,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重点支持信息核心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提高软件和资源开发的整体水平。扶持和鼓励拥有核心技术和自有知识产权的群体,尽快发展成长为信息产业集团。
4.3 开列运转维持费
随着全国范围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运行,要抓紧研究以中央财政支持为主,地方政府投入和各使用单位支付相结合的系统运转维持费开列办法,保证基础设施不断得到更新、发展,为教育信息化服务提供稳固的经费支持。
4.4 实施人才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