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保障公民权利和义务、尊重和保障人权;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的基本制度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保障离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益。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
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我国国家机构在组织和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法治原则;责任制原则;精简和效率原则;为人民服务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职权。
3.
宪法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宪法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我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我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最基本的形式。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
宪法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
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为核心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宪法与权力制约和监督。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立法权、行政权、军事权、审判权和检查权分别由不同国家机关行使,它们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权力机关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工作的监督。要加强各机关内部的监督。要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宪法与人权保障。
宪法是人民权利享有和实现的最可靠的法律保障。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宪法与共产党的领导。
宪法是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制定的,反映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模范地遵守
宪法,严格按照
宪法办事,自觉地在
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领导是全面贯彻实施
宪法的根本保证。
4.
宪法权威的维护和保障
要加强
宪法权威,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构工作人员的
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
要健全
宪法保障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全体人民特别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和社会舆论对
宪法实施的保障。
四、行政法
1.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行政法是国家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应急性原则。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
2.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
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属性、权利义务和组织体系。
国家公务员的概念、义务和权利、录用和管理。
3.行政行为、行政监督和行政责任
行政行为的概念、内容、属性和分类。
行政监督的概念、内容和分类。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行政责任的追究原则。
4.行政法律选介
国家安全法。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的概念,国家安全机关的职权,公民和组织的义务和权利。
高等教育法。
高等教育法的原则,高等教育的任务,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学生的义务和权利。
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的范围,行政复议的申请。
五、民法
1.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平等原则;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遵守法律和尊重社会公共利益原则;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原则;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
2.民事主体
自然人的概念,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概念、成立条件和种类,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3.民事法律行为及代理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有效条件和形式。民事行为的无效及其法律后果。
代理的概念、特点和种类。代理的法律后果。代理关系的终止。
4.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
财产所有权(物权)的概念和种类。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消灭。
人身权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债的概念和债的发生根据。
民事责任的概念和构成要件。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种类。
5.婚姻法律制度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结婚的条件和程序。家庭关系。正确处理离婚问题的原则和离婚的程序。
6.民事法律选介
合同法。合同的一般规定、订立、效力、履行和违约责任。
著作权法。著作权的主体、客体、内容和法律保护。
商标法。商标权的主体、客体、内容和法律保护。
专利法。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内容和法律保护。
继承法。
继承法的基本原则,遗产及其范围,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六、经济法
1.经济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有:保障和促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国家调控原则;鼓励自由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相结合原则;提高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统一原则。
2.企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