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县际间
小学:2004年,小学高级教师比例的县际差距依然较大,各地平均为26个百分点。县际差距较大、小学高级教师比例较小的省,东部地区有广东,县际差距超过30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有河北,县际差距达40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有新疆,县际差距超过35个百分点。
2002年至2004年,有21个省小学高级教师比例的县际差距在扩大,其中河北、广东和新疆的扩大较为明显,在5个百分点以上。
初中:2004年,初中一级及以上教师的县际差距依然较大,有28个省超过20个百分点,其中16个省超过30个百分点。县际差距较大、初中一级及以上教师比例较低的省,东部地区有山东和广东,其县际差距超过30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有河北,县际差距达40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县际差距较大3省的初中一级及以上职务教师比例均高于西部地区平均。
2002年至2004年,有13个省初中一级及以上教师比例的县际差距在扩大,其中上海、河北和广西的县际差距扩大得比较明显,在4个百分点以上。需说明的是,上海的这一比例远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且县际差距也相对较小,但在发展中差距扩大的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三、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意见
根据本次对全国及各地区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状况的监测分析,缩小差距是今后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尽快建立起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为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创造条件。
一是各级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确立在发展中缩小差距的义务教育均衡观,对当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差距要有清醒的认识,将缩小本地区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县际差距摆上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在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扶持力度的同时,要高度关注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公共资源严重短缺和区域间的不均衡问题。中部各省要把省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的重点。
三是各地要积极探索缩小义务教育校际差距的新路子。研究制订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的基本标准,有效“抬高底部”,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把每所学校都办成合格学校,缩小学校之间的过大差距。目前有些指标尽管差距很小,但总体水平还较低,甚至达不到规定标准,需整体提高。
四是切实解决农村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特别是骨干教师短缺问题。建立县域内校长、骨干教师的校际定期流动和城乡交流制度,重点解决农村教师缺编、有编不补、代课人员多的问题,缩小城乡间教师资源配置的差距。
五是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制度。各地要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向社会发布监测和督导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当前,各地要把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作为督导评估政府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