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i)流行病学资料:密切接触史指与确诊病毒性肝炎病人(特别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经常接触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粪便)而未采取防护措施者。注射史指在半年内曾接受输血、血液制品,及消毒不严格的药物注射、免疫接种、针刺治疗等。
  (ii)症状指近期内出现的持续几天以上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溏便、肝区痛等。
  (iii)体征指肝肿大并有压痛。部分病人可有轻度脾肿大。
  (iv)化验主要指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增高。
  (v)病原学检测见前。
  凡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化验四项中三项明显阳性或化验及体征(或化验及症状)均明显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确诊。
  风单项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或仅有症状、体征,或仅有流行病学史及(ii)、(iii)、(iv)三项中之一项,均为可疑者。对可疑者应进行动态观察或结合其它检查(包括肝活体组织检查)做出诊断。可疑者如病原学诊断为阳性,且除外其它疾病可以确诊。
  ②急性黄疸型肝炎:
  凡急性发病,具有不同程度的肝炎症状、体征及化验异常,血清胆红素在1.0mg%以上,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它原因引起之黄疸,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2.慢性肝炎:
  ①慢性迁延性肝炎(CPH):
  有确诊或可疑乙型或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史,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病情较轻,可有肝区痛和乏力,伴有轻度肝功能损害或血转氨酶升高,而不够诊断慢性活动性肝炎者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符合慢性持续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者,皆可诊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少数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可有蜘蛛痣及轻度脾肿大。
  ②慢性活动性肝炎(CAH):
  (i)症状:既往有肝炎史,目前有较明显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差、腹胀、溏便等。
  (ii)体症:肝肿大、质地中等硬度以上,可伴有蜘蛛痣、肝病面容、肝掌或脾肿大,而排除其它原因者。少数病例可有轻度腹水。
  (iii)实验室检查: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反复或持续升高伴有浊度试验(麝浊、锌浊)长期明显异常,或血浆白蛋白减低、或白/球蛋白比例明显异常,或丙种球蛋白明显增高,或血清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增高。有条件时宜作免疫学检测,如IgG.IgM.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细胞膜脂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iv)肝外器官表现:如关节炎、肾炎、脉管炎、皮疹或干燥综合征等。
  以上四项中有三项为阳性、或第(ii)、(iii)两项为阳性,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符合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的组织学改变者,皆可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③慢性重型肝炎(包括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或具有高度活动性的肝硬化):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的病史、体征及严重肝功能损害。
  3.重型肝炎
  ①急性重型肝炎(即暴发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嗜睡、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昏迷等)而排除其它原因者,患者肝浊音区进行性缩小,黄疸迅速加深,肝功能异常(特别是凝血酶元的时间延长)。应重视昏迷前驱症状(行为反常、性格改变、意识障碍、精神异常)以便作出早期诊断。因此,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如有高热,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如食欲缺乏、频繁呕吐、腹胀或有呃逆)。极度乏力,同时出现昏迷前驱症状者,即应考虑本病,即或黄疸很轻,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肝功能明显异常,又具有上述诸症状者,亦应考虑本病。
  ②亚急性重型肝炎(即亚急性肝坏死):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上具备以下指征者: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