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经贸委关于建材工业“控制问题调整结构”的若干意见

  1.总量目标。1997年全国水泥产量5.1亿吨,其中旋窑水泥1.08亿吨,占水泥总量的21%。2000年水泥总产量控制在5.3亿吨,其中旋窑水泥占总量的25% ̄28%。
  2.结构调整。贯彻“限制、淘汰、改造、提高”的方针,今明两年重点淘汰直径2米(含2米)以下的立窑的土窑生产能力3500万吨;2000年前淘汰2.2米(含2.2米)以下机立窑生产能力8000万吨;原则上不再上新项目,要按照“三改一加强”的原则,有选择地对部分老企业进行改造,增加新型干法水泥和特种水泥3000万吨;为适应国家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要积极发展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2000年水泥散装率由1997年的15%提高到25%。
  (二)平板玻璃
  1.总量目标。1997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1.68亿重箱,其中浮法玻璃1亿重箱,占平板玻璃总产量的60%。“九五”后三年不再新建、扩建平板玻璃生产线。2000年平板玻璃总产量控制在1.6亿重箱。
  2.结构调整。2000年前要坚决淘汰小平拉、四机以下垂直引上生产线及部分四机以上垂直引上生产线生产能力3000万重箱,2000年浮法玻璃产量要达到总产量的70%。积极开拓平板玻璃应用领域,增加建筑业和汽车工业的用量,增加平板玻璃深加工的比重,提高深加工水平。2000年深加工用平板玻璃要达到原片总量的25%。
  (三)建筑卫生陶瓷
  1.总量目标。1996年全国建筑陶瓷产量13.5亿平方米,其中高档产品占10%左右。“九五”后三年不再新建建筑陶瓷项目,2000年建筑陶瓷总量控制在10亿平方米以下。
  1996年全国卫生陶资产量5500万件,其中高档产品占10%左右。2000年卫生陶瓷总量控制在5500万件。
  2.结构调整。建筑陶瓷要大幅度淘汰落后工艺和小规模生产能力,淘汰生产能力70万平方米以下的中低档釉面砖产量3 ̄4亿平方米。在压缩建筑陶瓷总量的基础上,按规划改造部分低档产品生产线,增加高档产品3000万平方米,使高档产品占到总量的20% ̄25%。
  卫生陶瓷在不增加总量的基础上,通过改造老生产线,增加高档卫生陶资500 ̄700万件,同时淘汰20万件以下的低档卫生陶瓷700件,使高档产品占总量的20% ̄25%,单线规模由现在的27万件提高到50万件以上。在调整过程中,要完善和提高高档卫生陶瓷五金件的配套,形成几个具有经济规模的卫生陶瓷生产基地。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