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各级质量管理协会应会同科协、工会、共青团组织,按照《质量振兴纲要》“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要求,做好QC小组活动的指导、推进和表彰工作。
二、加强对QC小组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1.QC小组的组建要从实际出发,采取自愿结合或行政组织等多种方式,可以在本班组、车间(部门)组建,也可以跨班组、车间(部门)组建。其主要类型有“现场型”、“攻关型”、“管理型”、“服务型”小组,企业可因地制宜,选择类型,开展活动。为了体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可着重发展以工人为主体的生产、施工、服务“现场型”和“服务型”小组,同时组织有技术人员参加的科技开发型的小组,提倡工人、技术人员、管理干部三结合。为便于自主地开展现场改善活动,小组人数一般以3至10人为宜。
2.小组成立并确定活动课题后,可向所在车间(部门)登记注册,由车间(部门)汇总报送企业质量管理部门,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要把每年QC小组小组活动情况及时报送所在地区质量管理协会或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做好服务推进工作。
3.各级质协和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QC小组活动的日常推进工作。建议企业各级领导和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召开QC小组长联席会,介绍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提出课题和任务。QC小组活动经费由所在企业妥善解决。
4.对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的QC小组,希望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热心帮助;对停止活动持续半年的QC小组予以注销。
三、切实搞好QC小组活动和教育工作
1.鼓励QC小组根据企业和本部门的方针目标,从调查分析本岗位、班组、车间(部门)的现状入手,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改善管理、班组建设、提高效率、安全生产、科技开发、文明经商、优质服务、优质工程、增加效益、提高人的素质、创建心情舒畅与团结奋进的集体和整洁文明的场所等方面选择课题。为有利于取得活动成果,选择课题可采取小组自选的方法,也可采取车间(部门)推荐,领导指定或招标、承包的方法。小组选择课题不宜过大,宜选择身边的、力所能及的课题,力求时间短、见效快。完成课题后,再选择新的课题,并及时向企业有关车间(部门)备案。
2.鼓励QC小组集思广议,分工负责,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工作程序开展活动,做到现状清楚,目标明确,对策具体,方法得当,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并及时检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