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科委体制改革司关于印发《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系数0.8:按标准要求,工作做得较好,但仍需有一定改进。
  系数0.5:按标准要求,虽已进行了工作,但差距较大。
  系数0.2:按标准要求,工作刚刚开始。
  系数0:按标准要求,工作尚未开始。
  某项具体考核指标得分=系数×该项指标的满分数
  3.对部分定量验收考核标准实行附加分。附加分项目包括:
  (1)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面以80%为基数,每增加5个百分点加一分;
  (2)主要农产品单产增长率,以8%为基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加一分;
  (3)新产品和优质产品产值以15%为基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加一分;
  (4)以“科技三项经费”占当年财政支出的1%为基数,每增加0.1个百分点加一分;科技基金以50万元为基数,每增加10万元加一分;
  (5)近三年科技进步对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贡献份额以较三年前提高5个百分点为基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加一分;
  (6)农民技术员以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0.5%为基数,每增加0.1个百分点加一分;
  4.汇总验收委员会各成员的给分,计算出总平均分和各项指标的平均分,并写出验收意见,填写《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验收证书》。凡总分达到900以上,其中满分为50分的各项指标都达到40分以上,即为达到了验收标准。
  四、关于科技进步贡献份额的计算方法
  科技工作达标县(市)采用下列公式计算科技进步贡献份额。
        Yt Yo      Yt   Yo
  E= [aKt〔————〕+βGt〔—— - ——〕] ×100%
        Kt Ko      Gt   Go
式中符号含义:
   E:经济增长中科学技术贡献份额。
   Yt:报告期国民收入(社会净产值)。
   Yo:基期国民收入。
   Kt:报告期资金占用额(包括固定资产净值和年末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Ko:基期资金占用额。
   Ct:报告期劳动者人数(从事工、农、建筑、运输、商饮服务业五大生产部门的劳动者人数)。
   Co:基期劳动者人数。
    a:资金产出弹性系数:a=0.3
   β: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β=0.6-0.7

附件2     县(市)科技工作达标验收评分标准表




--------------------------------------
|标准序号|考核|  具体考核指标内容  |标| 具体要求检查验收方法及县|
|    |指标|            |准| (市)应提供的有关材料 |
|    |编号|            |分|             |
|----|--|------------|-|-------------|
| 1   |1-1 |  各级政府和领导确定了|50|  听取科技工作的全面汇 |
|(100分) |  |把科技放在经济发展战略 | |报,检查有关会议记录(每年|
|    |  |首位的思想。县(市)领导| |最少召开两次领导班子工作 |
|    |  |班子具有较强的科技意识 | |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工作,否 |
|    |  |和依靠科技进步振兴经济 | |则一票否决。)      |
|    |  |的紧迫感、责任感,科技工| |             |
|    |  |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 | |             |
|    |  |期听取有关科技工作的汇 | |             |
|    |  |报,研究解决科技工作中 | |             |
|    |  |所遇到的问题。     | |             |
|    |1-2 |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20|  建有专家决策咨询组织、|
|    |  |的科技方针、政策,坚持决| |重大项目的实施必须经过专 |
|    |  |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 |家技术论证。       |
|    |1-3 |  科技工作列入各级领导|30|  检查任期目标责任书等有|
|    |  |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的考 | |关文件。         |
|    |  |核范围,并有具体的任务 | |             |
|    |  |目标和考核指标。    | |             |
| 2   |2-1 | 县(市)建有由主要领导|20|  检查提供的有关科技工作|
|(60分) |  |挂帅的科技工作领导组织,| |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及其工作|
|    |  |负责全县(市)科技工作的| |情况的文件和资料。    |
|    |  |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 |             |
|    |  |并有相应的办事机构。  | |             |
|    |2-2 | 县(市)各有关部门能够|40|  提供有关科技工作情况的|
|    |  |在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 |文件、资料及各部门联合发出|
|    |  |协调下,密切配合,形成合| |的有关文件。       |
|    |  |力,共同推动科技工作。 | |             |
| 3   |3-1 |  县(市)配备科技副县|50|  检查提供的科技副乡(镇|
|(80分) |  |(市)长,乡(镇)配备科| |)长、科技副村主任的名册及|
|    |  |技副乡长,70%以上的行| |有关工作情况的资料,与科技|
|    |  |政村配备科技副村主任,并| |副乡(镇)长、科技副村主任座|
|    |  |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 |谈。           |
|    |3-2 | 对科技副乡(镇)长和科|30|  提供已下发实施的有关科|
|    |  |技副村主任管理上有制  | |技副乡(镇)长、科技副村主任|
|    |  |度,业务上有培训,工作上| |管理、培训、考评等方面的文|
|    |  |有考评。        | |件和工作情况。      |
| 4   |4-1 |  有分别经人大、政府批|50|  提供有关规划和计划,检|
|(80分) |  |准的切实可行的科技兴县 | |查落实情况,经人大批准的科|
|    |  |(市)规划,中长期科技发| |技兴县(市)规划和与之相配|
|    |  |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 |套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必须|
|    |  |            | |具备,否则一票否决。   |
|    |4-2 |  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30|  提供已下发实施的有关配|
|    |  |动本地区科技进步的具体 | |套政策措施的文件及实施情况|
|    |  |政策法规和实施措施,并 | |的总结资料。与部分科技人员|
|    |  |形成重视科技,尊重知识、| |座谈了解情况。      |
|    |  |尊重人才、有利于充分发 | |             |
|    |  |挥科技人员作用的政策环 | |             |
|    |  |境和社会环境。     | |             |
| 5   |5-1 |  科技管理体系健全。县|50|  检查县(市)科委工作条|
|(100分) |  |(市)科委建有与职责范围| |件,提供县(市)科委组织机|
|    |  |相适应的组织机构,配备 | |构、工作等方面的资料。与县|
|    |  |相应的工作人员和工作条 | |(市)其它部门座谈了解科委|
|    |  |件,能充分发挥综合管理 | |工作情况。        |
|    |  |职能,主动与有关部门协 | |             |
|    |  |调配合,加强业务指导和 | |             |
|    |  |服务,取得社会各方面的 | |             |
|    |  |理解与支持,在推动工农 | |             |
|    |  |业生产和全社会的科技进 | |             |
|    |  |步中发挥先导作用。科技 | |             |
|    |  |人才、成果、情报、专利、| |             |
|    |  |科技档案和技术市场管理 | |             |
|    |  |等方面的业务工作成效显 | |             |
|    |  |著。          | |             |
|    |5-2 | 县(市)直主要经济部门|50|  抽查1—2个部门和乡镇|
|    |  |和乡镇建立科技管理机  | |,提供全县(市)科技管理机|
|    |  |构,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 | |构建立情况及有关文件。  |
|    |  |工作条件,有明确的任务 | |             |
|    |  |和工作目标。县(市)对其| |             |
|    |  |有较完善的管理和考核奖 | |             |
|    |  |惩制度,并能充分发挥其 | |             |
|    |  |作用。         | |             |
| 6   |6-1 |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健|50|  提供服务组织建设的有关|
|(140分) |  |全。县(市)、乡(镇)综| |资料,抽查县、乡(镇)、村|
|    |  |合或专业科技服务组织已 | |服务组织建设情况。与农民座|
|    |  |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 | |谈开展服务情况。     |
|    |  |较强服务能力的技术经济 | |             |
|    |  |实体;大部分行政村建有 | |             |
|    |  |技术服务站(组)等服务组| |             |
|    |  |织。各类服务组织能切实 | |             |
|    |  |有效地围绕农业生产各个 | |             |
|    |  |环节,通过技术经济承包 | |             |
|    |  |等多种形式开展技物结合 | |             |
|    |  |的综合配套服务,形成面 | |             |
|    |  |向产、供、销全程的科技服| |             |
|    |  |务体系         | |             |
|    |6-2 |  根据支柱产业和区域开|20|  现场考察1—2个农村技|
|    |  |发的需要,建立一批以农民| |术经济合作组织,并提供组织|
|    |  |为主体,自主管理、自主经| |章程。          |
|    |  |营的实体性农村技术经济 | |             |
|    |  |合作组织。       | |             |
|    |6-3 |  农业先进适用科学技术|40|  提供试验、示范项目有关|
|    |  |成果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 | |资料。现场考察农业技术综合|
|    |  |用成效显著。建立不同区 | |试验、示范区及1—2个支柱|
|    |  |域、不同层次的农业技术 | |产业。          |
|    |  |综合试验、示范区和以科 | |             |
|    |  |技为先导的支柱产业。县 | |             |
|    |  |级安排的试验、示范项目 | |             |
|    |  |不少于10项,乡镇不少 | |             |
|    |  |于5项。        | |             |
|    |6-4 |  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30|  由有关部门提供近2—3|
|    |  |面达80%以上,农作物优| |年内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情 |
|    |  |良品种覆盖面达90%以 | |况的资料和证明。由统计部 |
|    |  |上,主要农产品单产比前 | |门出据产量证明。     |
|    |  |三年平均水平增长8%以 | |             |
|    |  |上,或在本省区居先进行 | |             |
|    |  |列。          | |             |
| 7   |7-1 |  大力推动企业科技进 |50|  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
|(140分) |  |步,积极开展创建科技进 | |             |
|    |  |步先进企业活动,技术进 | |             |
|    |  |步指标纳入企业承包考核 | |             |
|    |  |的指标体系。      | |             |
|    |7-2 | 县(市)办骨干工业企业|40|  抽查部分企业的技术新产|
|    |  |和60%以上的骨干乡镇企| |品开发机构以及与技术依托 |
|    |  |业建有技术新产品开发机 | |单位的协议、合同。    |
|    |  |构,或有稳定可靠的技术 | |             |
|    |  |依托。         | |             |
|    |7-3 |  引进、应用先进适用技|50|  提供全县工业企业、乡镇|
|    |  |术和高新技术成果改造传 | |企业科技进步、新产品开发 |
|    |  |统产业,不断提高企业技 | |的有关材料及由有关部门出 |
|    |  |术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 | |具的证明。        |
|    |  |培植高新技术企业生长  | |             |
|    |  |点。全县(市)三年内开发| |             |
|    |  |的地、市级以上新产品和 | |             |
|    |  |优质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 | |             |
|    |  |值的15%以上。乡镇企业| |             |
|    |  |产值、利税增长速度和管 | |             |
|    |  |理水平处于本地(市)先进| |             |
|    |  |行列。         | |             |
| 8   |8-1 | 县(市)、乡(镇)建有|30|  提供有关文件资料,现场|
|(100分) |  |农科教统筹的科技培训基 | |考察县(市)、乡(镇)培训|
|    |  |地,并做到有场所、有师 | |设施。          |
|    |  |资、有培训规划和计划、有| |             |
|    |  |相应培训设施和手段。  | |             |
|    |8-2 |每年有90%以上的农村基|30|  提供资料及有关部门的证|
|    |  |层干部和80%以上的农村| |明。           |
|    |  |劳动力接受普及性科技培 | |             |
|    |  |训。有10%以上的青壮年| |             |
|    |  |劳动力接受乡(镇)培训中| |             |
|    |  |心以上系统培训,其中5%| |             |
|    |  |以上达到农民技术员资格。| |             |
|    |8-3 |  企业职工年培训面达 |20|  提供资料及有关部门证 |
|    |  |90%以上,技术人员占职| |明。           |
|    |  |工总数的比例逐年有所提 | |             |
|    |  |高。          | |             |
|    |8-4 |  科技干部继续工程教育|20|  提供资料及有关部门证 |
|    |  |年培训面不低于30%。 | |明。           |
| 9   |9-1 |  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50|  由财政部门出具证明,该|
|(100分) |  |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全 | |项指标一票否决。     |
|    |  |社会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             |
|    |  |“科技三项经费”列入县(| |             |
|    |  |市)乡(镇)财政预算科目| |             |
|    |  |,数额占当年财政预算支出| |             |
|    |  |的1%以上。      | |             |
|    |9-2 | 县(市)科技发展基金不|20|  提供有关文件、证明。 |
|    |  |少于50万元,并有较完善| |             |
|    |  |的使用管理办法。    | |             |
|    |9-3 | 县(市)办工业企业和骨|30|  提供有关文件、证明,抽|
|    |  |干乡镇企业技术开发基金 | |查1—2家企业。     |
|    |  |占销售收入的1%以上,做| |             |
|    |  |好金融部门的协调工作, | |             |
|    |  |力争能保证科技项目所要 | |             |
|    |  |求的匹配资金。     | |             |
| 10  |10-1|  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50|  由统计部门出具证明。 |
|(100分) |  |入增长高于所在省区平均 | |             |
|    |  |增长幅度。       | |             |
|    |10-2|  近三年科技进步对工农|50|  统计部门出具证明,该项|
|    |  |业总产值平均增长贡献份 | |指标一票否决。      |
|    |  |额较三年前提高5个百分 | |             |
|    |  |点。          | |             |
--------------------------------------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