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条 主要进、回风巷道之间,采区进、回风巷道之间和运输频繁地点,应设闭锁自动风门或设专人看管。
第76条 矿井应建立洒水灭尘系统,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综合降尘措施,降低采、掘工作面的粉尘浓度,所有矿井应装备隔爆设施。
第77条 下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第78条 有自然发火的矿井必须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防止煤层自然发火的综合措施。采煤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及时封闭,沿空送巷时必须采取防止采空区漏风的措施。
第79条 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矿井外因火灾的防治措施。矿井地面必须设置不少于200立方米水量的消防水池及管路系统。进风井口应有防火铁门或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对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场等应有严格的防火管理制度。
第十章 煤质和选煤管理
第80条 局、矿、洗煤厂(筛选厂)长对煤炭产品质量全面负责。分管局、矿、厂长负直接领导责任。凡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应按部门和环节追查有关领导、部门、岗位的质量责任。
第81条 局、矿、洗煤厂(筛选厂)必须积极贯彻GB/T1900-IS9000系列标准,做好企业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工作。
第82条 矿务局应成立煤质监督检验站,对所属矿、洗煤厂(筛选厂)的商品煤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制定抽查奖惩办法,有效地控制煤炭质量。
第83条 生产矿井必须有配套的筛选系统,杜绝未加工的毛煤外销。加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商品煤质量指标符合合同要求,杜绝重大质量事故。
第84条 采煤设计、开采过程和运输系统等重要环节均须制定保证煤炭产品质量的措施。不同质量煤层的合理配采中应保证毛煤质量的相对稳定。必须加强毛煤质量的检查和考核,严格与煤炭质量挂钩,保证各项质量措施的落实。
机械化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有提高煤质的具体措施。炮采工作面对厚度超过300毫米的夹石层,应创造条件实行分采、分装、分运,并坚持放炮后先拣矸后出煤。露天矿开采前采取措施,防止矸石、混土等杂物混入煤中;电铲装车大于300毫米的大块矸石不准装入煤车。
第85条 应加强原煤质量管理,严格矸石、杂物的拣选,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机械或重介选矸。人工拣选效率应在80%以上,机械选矸应在90%以上,重介选矸应在95%以上。
第86条 购置选煤(筛选)设备必须保证先进性、通风性和标准化。使用设备应保持状态完好,不得跑、冒、滴、漏,严禁设备超负荷运转。全厂设备完好率必须达到85%以上。必须建立设备台账,做到账、物、卡一致。设备检修竣工后应做空载、带水、带煤运转和效能测定,按检修质量标准验收和记录。
第87条 入选原煤的煤质特征和可选性资料必须齐全,入厂原煤和出厂产品必须严格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进行计质、计量。反映各主要设备和工艺的生产指标,在生产过程中应进行快速检查,指导操作。选煤厂用水、电、介质和外排水浓度应严格计量和检测。
第88条 各煤炭企业采样、制样、化验仪器必须配备齐全,仪器测试性能和测试手段应准确可靠。应建立采样、制样、化验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考核制度,加强工作质量考核,提高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