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条 材料计划价格的计算和分配应按以下原则:
(一)为便于企业管理,加强经济核算制,重点矿山企业都要实行材料的计划价格管理。
(二)材料价格差异,要按时、准确的进行分配,严禁用价格差异调剂成本。
(1)材料价格差异率的计算公式是:
材料价格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价差+本月收入材料价差)÷(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计划价格)×100%
(2)本月耗用材料应分摊的价格差异=本月耗用材料计划价格×材料价格差异率
按当月计算有因难时也可按上月差异率计算,但不能跨季度。
(三)材料价格差异按材料类别计算(小型企业也可按全部材料汇总计算)。不管分类或汇总计算,对定额材料或主要材料,都要求按品种计算,以便分析管理。
(四)材料价格差异具体计入成本的方法各矿务局(矿)可根据不同情况自行选定,如受市场影响,价格波动幅度大,亦可采用后进先出法。
第七章 成本核算机构任务与责任制
第三十二条 成本核算机构是成本管理的执行者。其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的财经制度,认真执行
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和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分解落实责任成本,挖掘企业潜力,拟定和贯彻降低成本措施,组织成本核算,节约人力物力消耗,最终达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三十三条 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制,大型化学矿山企业(矿务局)要实行四级管理三级核算,中型化学矿山企业(矿)实行三级管理二级核算。
(一)凡独立核算的一级核算单位,均负责本企业全部成本的管理。组织检查所属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贯彻执行上级和本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审核汇总或核算全部成本。
(二)坑口、采区(车间)为二级核算单位,核算产品的车间成本,在矿长的领导下负责车间成本的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和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各项生产指令和经济指标的实施,按层次逐项分解成本指标。建立责任成本体系,保证完成本单位的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
第三十四条 各级核算单位应按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将成本计划或目标成本中的各项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内部单位实行分口分级管理。各归口职能部门,既要完成其他部门下达到本部门的指标,也要负责组织归口指标完成,并将归口指标分解下达到有关部门或个人,建立健全责任制。
(一)矿长
(1)加强经营决策,组织和建立各部门的成本责任制。查处一切铺张浪费,及弄虚作假的行为,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成本任务。
(2)对违反成本开支范围,挥霍浪费、成本超支负责。
(3)对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负全部责任。
(二)总工程师
(1)根据国家计划按技术上先进、生产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编制采掘技术作业计划,从生产技术方面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2)在推行新工艺、新技术、挖潜改造方面应采取一切有效的降低成本措施。注意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做到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并对其经济效果负责。
(三)总会计师
(1)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组织领导企业成本管理。
(2)对本矿财务成本计划不实,措施不落实负责。
(3)对成本经济责任制落实不力,成本超支负责。
(4)对虚报成本,或销售成本不按规定结转负责。
(5)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负责。
(四)坑口(采区)领导
(1)按矿下达指令组织生产,对完不成生产计划使成本提高负完全责任。
(2)对生产调度失灵,发生停工损失负责。
(3)违反操作规程,发生重大设备事故。使人、物遭受损失负主要责任。
(4)对车间经费控制不严,指标超支负责。
(5)对本部门负责任成本落实不好,致使责任成本超支负责。
(五)坑口或车间副职(会计师)
(1)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本矿财务制度,认真执行成本管理办法。
(2)落实成本指标,实行责任成本。
(3)对本单位经营效果负责。
(六)工段(班组长)
(1)对本工段(班组)责任成本指标负责。
(2)对本工段(班组)质量成本负责。
(七)财务部门
(1)对生产费用控制不严。造成成本超支负直接责任。
(2)对成本计算方法不合理,或其他原因使成本不实负全部责任。
(3)对资金管理不善,资金调度失控,致使加罚利息负责。
(4)对缺乏控制手段和成本分析不得力,未能及时有效地遏止浪费负责。
(5)对责任成本落实不力,考核不严负主要责任。
(八)计划部门
(1)对计划脱离实际,造成成本计划与实际成本差距悬殊负责。
(2)对全矿各项计划未有机结合,各自分离,影响成本失真负责。
(3)对原始记录不真实,造成成本失真负责。
(4)对各项生产指标分解错误,而使成本计划偏离实际负责。
(九)生产技术调度部门
(1)对产量不实造成成本虚假负责。
(2)由于生产调度失灵造成减产,对减产及停工损失浪费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