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燃油消耗 公斤
每个样本拖拉机填报两天的运输量,其中在调查日前10天内样本未工作车日有 天。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样本微机录入表 附表4
年 月 日
样本运行情况微机输入表
<font size=+1>
-----------------------------------
编 码 | □□□□□ | 运量(吨) |
--------|-------|-----------|------
标记吨位(吨)| | 周转量里(吨公里) |
--------|-------|-----------|------
空车里程(公里)| | 月燃料消耗(公斤) |
--------|-------|-----------|------
重车里程(公里)| |平均运价(元/吨公里)|
-----------------------------------
</font>
拖拉机典型调查登记表 附表5
调查机关名称: 调查日期:199 年 月 日
<font size=+1>
------------------------------------
吨位层 | 纳入管理 | 未纳入管理 | 调查时间
---------|--------|---------|-------
X<1 | | |
---------|--------|---------|-------
1≤X<2 | | |
---------|--------|---------|-------
2≤X≤4 | | |
---------|--------|---------|-------
X>4 | | |
------------------------------------
</font>
拖拉机典型调查结果汇总表 附表6
填报单位:
<font size=+1>
------------------------------------
吨位层 |纳入管理(台)| 未纳入管理(台) | Ch1
---------|-------|------------|-----
X<1 | | |
---------|-------|------------|-----
1≤X<2 | | |
---------|-------|------------|-----
2≤X≤4 | | |
---------|-------|------------|-----
X>4 | | |
------------------------------------
</font>
注:Ch1=未纳入管理的拖拉机台数÷接受检查的总台数
附件四: 水路运输抽样调查方案(试行)
1 抽样调查的目的与范围
1.1 目的
为贯彻交通部、国家统计局第36号令《
公路、水路运输全行业统计工作规定》,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水路社会运输量统计工作,检查社会运输量计划执行情况,按照我国水路运输的特点,制定本方案。
1.2 调查范围与抽样单元
根据交通部、国家统计局第36号部令,抽样调查范围原则上为:从事营业性运输非独立核算的单位和从事非营业性运输的单位、私人所拥有的船舶;即不执行全面调查统计报表制度的所有运输船舶(不包括不计运输量的工程船、港作船,及在水库、湖泊从事旅游活动的船舶)。客、货运输船舶各自构成调查总体。对执行全面调查报表制度的运输船舶,也可使用本方案的方法进行运输量抽样调查。
抽样单元为:单船。
2 调查内容
水路运输抽样调查主要内容为:货(客)运量、周转量、运输距离等指标。与运输量有关的其他指标,根据需要,亦可作为抽样调查统计的内容。
3 抽样方法
3.1 船舶分层
以省拥有的船舶为总体,先按地区(州、市)分层(以下简称地区层)。每个地区层再按船舶种类、是否营业性进行分层(以下简称子层)。具体方法为:
3.1.1 客运船舶
1)按船舶类型分
a.客运轮驳船
b.客运帆船
2)按营业性质分
a.营业性运输船舶
b.非营业性运输船舶
一个地区(州、市)的客运船舶至少分为4个子层,名称及代码分别为:
营业性客运轮驳船 11
非营业性客运轮驳船 21
营业性客运帆船 15
非营业性客运帆船 25
为提高精度,可对轮驳船进一步分层:
a.客运轮船
b.客运驳船
一个地区(州、市)的客运船舶可分为6个子层,代码及名称分别为:
营业性客运轮船 12
营业性客运驳船 14
营业性客运帆船 15
非营业性客运轮船 22
非营业性客运驳船 24
非营业性客运帆船 25
3.1.2 货运船舶
1)按船舶类型分
a.货运轮驳船
b.货运帆船
2)按营业性质分
a.营业性运输船舶
b.非营业性运输船舶
一个地区(州、市)的货运船舶至少分为4个子层,代码及名称分别为:
营业性货运轮驳船 11
营业性货运帆船 15
非营业性货运轮驳船 21
非营业性货运帆船 25
为提高精度,可对轮驳船进一步分层:
a.货运轮船(指50总吨或36.8千瓦及以上的货运机动船)
b.挂桨机船和50总吨且36.8千瓦以下的货运机动船
c.货运驳船
一个地区(州、市)的货运船舶可分为8个子层,名称及代码分别为:
营业性货运轮船 12
营业性货运挂桨机船和50总吨且36.8千瓦以下的货运机动船 13
营业性货运驳船 14
营业性货运帆船 15
非营业性货运轮船 22
非营业性货运挂桨机船和50总吨且36.8千瓦以下的货运机动船 23
非营业性货运驳船 24
非营业性货运帆船 25
3.2 抽样框的建立
以地区(州、市)为建立抽样框的单位,按3.1中的方法整理出船舶的台帐或船舶数据库作为抽样框。船舶台帐或数据库内容可包括:船舶名称、登记号、载重吨(客)位、类型、营业性质,隶属部门、船主姓名、地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
船舶台帐和数据库分层,按无关标识排列(如按登记日期排列)。
3.3 精度要求与样本量确定
(1)精度要求。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要指标在95%的置信度下,极限相对误差为10%-20%。(视船舶拥有量不同而有所区别)。
(2)在规定的抽样精度要求下,分别确定客、货船舶样本数。根据对水运试点单位测试的结果,以省为总体,客、货运输样本船舶量一般不少于500-600艘。对不同数量的船舶总体,最低样本量确定如下:
<font size=+1>
------------------------------------
总体船舶数(艘) | 样本量(艘) ||总体船舶数(艘)|样本量(艘)
----------|--------||--------|------
N≤5000 | 250 ||N≤20000 | 600
----------|--------||--------|------
N≤10000 | 400 ||N>20000 | 800
------------------------------------
</font>
注:船舶拥有量系指客船、货船的单项船舶数,不是合计数。上表中的最低样本量也分别指客、货船舶所需的最低样本量,不是指合计数。
3.4 各层样本量的分配
全省全部样本按各地区船舶吨(客)位数多少成比例分配到地区(州、市),在地区(州、市)再按船舶数量比例分配到各个子层。但当子层船舶总数在10艘以上时,样本量不得少于5艘;当子层船舶总数在10艘以下时,按50%比例抽样,但每个子层样本量不得少于2艘。
3.5 子层内样本船抽取方法(不同的子层可用不同的抽取方法)
3.5.1 方法一:按无关标识排队随机起点的等距抽样或简单随机抽样,将子层内全部船舶N按已建立抽样框顺序编号,令n为分配给该子层的样本量。则等距抽样的步骤如下:
1)确定抽样距离K
K=N/n
若N/n不是整数,则取K为最接近于N/n的整数。
2)确定随机起点r,在1-K间产生一随机数r。
+
3)以r为起点,每间隔K确定一条船为样本船。即编号r,r K,…,
+
r (n-1)K为样本船。
例1:某地区营业性客运轮船共有20艘,分配样本量为5,等距抽样方法确定样本的步骤如下:
1)N=20,n=5,K=4
2)在1-4之间产生一随机数r,(可用随机数骰子产生r)若r=3
3)得到5个数字为:3、7、11、15、19。即抽样框中上述船舶序号所对应的船为样本船。
对于有条件的地区,建议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步骤如下:
1)从1到N的N个整数中,等概率地产生n个不同的随机数。
2)n个随机数对应编号的船即为样本船。
例2:对例1,从1~20之间产生5个不同的随机数,不妨设为17、12、1、9、2,即抽样框中上述船舶序号所对应的船为样本船。
3.5.2 方法二:按与吨(客)位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即PPS抽样)
该方法在抽取样本船时,按船的吨(客)位X成比例的不等概率抽取所需数目的样本船,具体操作又可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在有条件时,优先推荐前一种)。
1)放回PPS抽样
将子层内所有N条船按自然顺序排列,将其吨(客)位xi累加,作为代码。每条船舶拥有xi个代码,令累计总吨(客)位数即代码总数为X,每次抽样在1至X范围内产生一个随机数r,则代码r所对应的船舶为抽中的样本船。重复上述步骤n次(n为分配给该子层的样本量),则产生全部n艘船舶。在抽样中,若有某艘船舶被抽中2次以上,则在计算时按抽中次数重复计算(实际只调查一次)。
例3:某子层内有N=10艘船,要求从中抽出n=3艘船,累计吨位数为300(见表1),独立地产生3个1~300之间的随机数,不妨设为168,82和240,则其所在的第6,3,9号船舶被抽中。
表1
<font size=+1>
---------------------------------
船舶编号i | 定额吨位xi | 累计吨位 | 相应代码
-------|--------|------|---------
1 | 10 | 10 | 1~10
-------|--------|------|---------
2 | 15 | 25 | 11~25
-------|--------|------|---------
3 | 60 | 85 | 26~85
-------|--------|------|---------
4 | 30 | 115 | 86~115
-------|--------|------|---------
5 | 50 | 165 | 116~165
-------|--------|------|---------
6 | 20 | 185 | 166~185
-------|--------|------|---------
7 | 35 | 220 | 186~220
-------|--------|------|---------
8 | 10 | 230 | 221~230
-------|--------|------|---------
9 | 40 | 270 | 231~270
-------|--------|------|---------
10 | 30 | 300 | 271~300
-------|--------|------|---------
X=∑xi| 300 | |
---------------------------------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