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对外贸易合作部公告(2000年第12号)--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对原产于日本、美国和德国的进口丙烯酸酯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

  (二)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境内市场份额
  1996、1997和1998年,日本、德国和美国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境内市场份额分别为18.47%、26.30%、33.64%。日本、德国和美国的被调查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两年间上升了15.17个百分点。
  (三)被调查产品的价格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数据加权平均计算,近年来,日本、德国和美国的丙烯酸酯向中国的出口价格存在较大幅度的下调。日本被调查产品的价格1997年比1996年下降了24.01%,1998年比1997年下降了16.95%;德国被调查产品的价格1997年比1996年下降了29.85%,1998年比1997年下降了2.29%;美国被调查产品的价格1997年比1996年上升了35.30%,1998年比1997年下降了41.31%。
  (四)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境内产业的影响
  国家经贸委调查发现,日本、德国和美国大量低价向中国出口丙烯酸酯导致:
  --中国境内相似产品生产量和销售量每年平均增长幅度大大低于国内需求量每年平均增长幅度。1995年至1998年,中国境内相似产品需求量每年平均增长20.70%,但产量只增长11.63%,比需求量低9.07个百分点;销售量每年平均增长13.01%,比需求量低7.69个百分点。在中国境内相似产品需求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销售量却受到外来产品的严重影响,生产能力始终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中国境内相似产品的市场份额大幅度下降。在中国境内丙烯酸酯需求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市场份额却连年下降,1995年的市场份额为74,23%,1996年为74.18%,1997年为65.61%,1998年60.94%。1998年比1995年市场份额下降了13.29个百分点。
  --中国境内相似产品的价格被迫大幅下降。相似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分别比上年降低:1996年为16.20%,1997年为29.33%,1998年为7.96%。
  --中国境内相似产品的销售收入总体呈下降趋势。1995年至1998年尽管国内丙烯酸酯销售量每年平均增长13.01%,但销售收入每年平均下降7.68%,导致中国境内丙烯酸酯产业的现金流入量急剧减少,企业生产经营生产困难。
  --中国境内丙烯酸酯产业的税前利润急剧下降,甚至出现了严重亏损。中国境内相似产品的税前利润1995年以前居于较高水平,1996年比1995年下降了38.05%,1997年比1996年又大幅下降了230.04%,并且出现了严重的亏损,1998年仍然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
  --中国境内丙烯酸酯产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增长逐年减缓,趋于停滞。1996年比1995年增长9.10%,1997年比1996年增长8.66%,1998年与1997年相比仅增长0.35%。1996至1998年增长幅度每年平均减少4.38个百分点。
  (五)被调查产品出口国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