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药品卫生检验方法

  1.8 麦康凯琼脂(附录三9)
  1.9 柯凡克试剂(附录二4)
  1.10 甲基红指示剂(附录二4)
  1.11 V-P试剂(附录二4)
  1.12 革兰氏染色液(附录二1)
  2.检验程序

               -----
               |供试品|
               -----
                 ↓
               -----
               |供试液|
               -----
                 ↓
             -----------
             |  BL增菌液  |
             -----------
            36±1℃↓18~24小时
             -----------
             |EMB或麦康凯琼脂|
             -----------
            36±1℃↓18~24小时
      ------------------------
      |                      |
   疑似菌落生长                  无菌落生长
      ↓                      ↓
  ----------               ----
  |普通肉汤琼脂斜面|               |报告|
  ----------               ----
36±1℃ ↓ 18~24小时
     -------------------------
     ↓          ↓            ↓
    -----      ---       ---------
    |革 镜|      |乳|       |靛|甲|V|柠|
    |兰  |      | |       | | |||檬|
    |氏  |      | |       |基|基|P|酸|
    |染  |      | |       | | |试|盐|
    |色 检|      |糖|       |质|红|验| |
    -----      ---       ---------
      |         | 36±1℃ 24~48小时|
      --------------------------
                  ↓
                -----
                |报 告|
                -----

  3.操作步骤
 
 3.1 增菌培养 取供试液(总则5)10ml,加入备妥的100mlBL增菌液内,置36±1℃培养18~24小时。增菌液呈现混浊。液面可见或未见气泡都表明有菌生长,如未见明显混浊,可延长增菌培养时间至48小时。
  3.2 分离培养 将上述增菌培养液轻微摇动,以接种环沾取1~2环划线接种于EMB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置36±1℃培养18~24小时(必要时延长培养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大肠杆菌在EMB琼脂平板上的典型菌落呈深紫黑色或中心深紫色,圆形,稍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常有金属光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的典型菌落呈桃红色或中心桃红、圆形,扁平,光滑湿润。由于药物影响或非典型菌的存在,大肠杆菌可出现非典型形态;在EMB琼脂平板上呈现浅紫、粉紫、粉色,无明显暗色中心;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呈现微红色或粉色,菌落形态、质地也有改变。以上形态均应作为疑似菌落进行鉴定,切勿遗漏。
  分离平板上无菌落或无疑似菌落生长,可作出未检出报告。
  以接种针轻轻接触单个疑似菌落的中心,沾取培养物,每次应挑取2个或更多个疑似菌落,接种于普通肉汤琼脂斜面或三糖铁琼脂斜面上。置36±1℃培养18~24小时,供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生化试验用。
  在上述检验过程中若发现疑似的其它规定控制菌时,亦应继续鉴定。
  3.3 革兰氏染色镜检 将上述普通肉汤琼脂斜面培养物涂片,作革兰氏染色镜检。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短杆菌。由于菌龄等原因,菌体长短可有变化。
  3.4 生化反应
  3.4.1 将上述斜面培养物接种于乳糖发酵管,置36±1℃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大肠杆菌应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或产酸不产气。产酸者,以酸性复红为指示剂的培养基显红色;以溴麝香草酚蓝为指示剂的培养基显黄色。产气者,倒管内有气泡。
  为避免迟缓发酵乳糖造成假阴性,可选用5%乳糖发酵管。绝大多数迟缓发酵乳糖的细菌可于24小时内出现阳性反应。
  3.4.2 IMViC试验
  靛基质试验 将斜面培养物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6±1℃培养48±2小时。沿管壁加入柯凡克试剂0.3~0.5ml,轻微摇动,观察液面颜色。阳性反应为玫瑰红色;阴性反应为试剂本色。
  甲基红试验 将斜面培养物接种于磷酸盐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6±1℃培养48±2小时。于每ml培养液中加入甲基红指示剂1滴,立即观察结果,阳性反应培养液为鲜红色或桔红色;阴性反应呈黄色。
  V-P试验 将斜面培养物接种于磷酸盐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6±1℃培养48±2小时。于每2ml培养液中加入V-P试剂甲液(6%a-萘酚酒精溶液)1ml,混匀,再加V-P试剂乙液(40%KOH)0.4ml,充分振摇,观察结果。阳性反应立刻或数分钟后出现红色。加试剂后4小时无红色反应时为阴性,如出现红色亦应判为阳性。
  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将斜面培养物接种于西蒙氏柠檬酸盐斜面,置36±1℃培养48±2小时,观察结果。斜面有菌苔生长,培养基由绿色变为蓝色时为阳性反应;斜面无菌苔生长,培养基颜色无改变为阴性反应。若斜面有微量菌苔生长或颜色改变等可疑现象时,应将待检菌株重新分离、纯化后,再行试验。
  大肠杆菌JMViC反应模式应为++--或-+--。对出现可疑反应的培养物,应将所分离的待检菌株于EMB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重新划线分离后,再作生化试验证实。

  表2:   大肠杆菌同有关细菌的IMViC鉴别及应用

------------------------------------
|           | 靛基质 | 甲基红 |V P| 柠檬酸盐 |
|-----------|-----|-----|---|------|
|   典型大肠杆菌  |  +  |  +  | - |  -   |
|  非典型大肠杆菌  |  -  |  +  | - |  -   |
|-----------|-----|-----|---|------|
|   典型中间型   |  +  |  +  | - |  +   |
|  非典型中间型   |  -  |  +  | - |  +   |
|-----------|-----|-----|---|------|
|  典型产气肠杆菌  |  -  |  -  | + |  +   |
|  非典型产气肠杆菌 |  +  |  -  | + |  +   |
------------------------------------

  4.结果报告 完全符合以下结果时,判定为检出大肠杆菌
  (1)染色镜检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2)乳糖发酵产酸产气,或产酸不产气;
  (3)IMViC试验反应为++--或-+--。

沙门氏菌检验法



  沙门氏菌为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人畜共患的肠道病原菌,常引起伤寒、肠炎、肠热症和食物中毒,危害人类健康。沙门氏菌可通过人类、畜、禽的粪便或带菌者直接或间接污染药品,生产环境及生产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以动物、脏器为原料的药品污染机率较高。受到污染的药品,不仅直接影响服用者的安全,并可造成沙门氏菌的传播和流行。故对某些药品必须检查沙门氏菌。
  药品中污染的沙门氏菌常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损伤而处于濒死状态,故检验时须先在无选择性的增菌液中使其复苏,然后再进行选择性增菌。
  1.培养基、试剂
  1.1 普通肉汤培养基(附录三1)
  1.2 四硫磺酸盐增菌液(附录三15)
  1.3 胆盐硫乳(DHL)琼脂(附录三17)
  1.4 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S.S)琼脂(附录三18)
  1.5 EMB琼脂(附录三8)
  1.6 麦康凯琼脂(附录三9)
  1.7 三糖铁(TSI)琼脂(附录三16)
  1.8 蛋白胨水培养基(附录三10)
  1.9 尿素琼脂培养基(附录三19)
  1.10 氰化钾培养基(附录三20)
  1.11 赖氨酸脱羧酶培养基(附录三21)
  1.12 糖发酵培养基(附录三13)
  1.13 半固体肉汤琼脂(附录三3)
  1.14 沙门氏菌属A-F“0”多价血清
  1.15 革兰氏染色液(附录二1)
  1.16 柯凡克试剂(附录二4)
  2.检验程序
@@ 
 3.操作步骤
  3.1 增菌培养 取供试液(总则5)10ml,加入备妥的100ml普通肉汤内,混匀。置36±1℃培养18~24小时。轻微摇动培养液,取1ml加入含10ml四硫磺酸盐增菌液的试管内,再置36±1℃培养24±2小时。如有菌生长,增菌培养液变混。

               -----
               |供试品|
               -----
                 ↓
               -----
               |供试液|
               -----
                 ↓
             -----------
             |  营养肉汤   |
             -----------
          36±1℃  ↓18~24小时
          --------------
          | 四硫磺酸盐增菌液   |
          --------------
          36±1℃  ↓24±2小时
       -----------------------
       | DHL琼脂平板   EMB琼脂平板   |
       | (或SS琼脂平板) (或麦康凯琼脂平板)|
       -----------------------
          36±1℃  ↓24±2小时
             -----------
             | TSI琼脂斜面 |
             -----------
          36±1℃  ↓24±2小时
   -----------------------------------
   ↓    ↓               |            |
  ---  ---       ----------------    |
  |革|  |半|       ↓              ↓    ↓
  |兰|  |固|      ---  ---  ---  ---  ---
  |氏|  |体|      |靛|  |尿|  |赖|  |氰|  |血|
  |染|  |肉|      | |  | |  |氨|  | |  |清|
  |色|  |汤|      |基|  |素|  |酸|  |化|  |学|
  |镜|  |琼|      | |  | |  |脱|  | |  |试|
  |检|  |脂|      |质|  |酶|  |羧|  |钾|  |验|
  | |  | |      | |  | |  |酶|  | |  | |
  ---  ---      ---  ---  ---  ---  ---
   |    |        |    |    |    |    |
   -----------------------------------
                  ↓
                -----
                |报 告|
                -----

  3.2 分离培养 轻微摇动增菌培养液,以接种环沾取1~2环接种于DHL(或S.S)琼脂平极及EMB(或麦康凯)琼脂平板各1个。于36±1℃培养24±2小时,检查平板上有无疑似沙门氏菌落。沙门氏菌在上述平板上典型菌落形态见表3。

  表3:     沙门氏菌在选择性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
|  培 养 基  |         菌 落 特 征         |
|--------|-------------------------|
|  DHL琼脂 |无色至浅橙色,半透明,多数菌株菌落中心带黑色或几乎|
|        |全黑色                      |
|--------|-------------------------|
|   SS琼脂 |无色至浅橙色,半透明或不透明,有的菌株菌落中心带黑|
|        |色                        |
|--------|-------------------------|
|  EMB琼脂 |无色至浅橙色,透明或半透明,光滑湿润       |
|--------|-------------------------|
|  麦康凯琼脂 |无色至浅橙色,透明或半透明,有时中心暗色     |
------------------------------------

  由于药物的影响或非典型菌株的存在,沙门氏菌菌落可呈现非典型形态,如色泽变深,菌落粗糙等,应注意挑选。
  3.3 初步筛选试验 以接种针轻轻接触菌落的中心部位,沾取选择性平板的疑似菌落2个或更多个,划线接种于TSI琼脂斜面并穿剌底层。置36±1℃培养24±2小时观察结果。沙门氏菌在TSI琼脂斜面的反应为:斜面呈碱性(红色),底层呈酸性(黄色),硫化氢阳性(底层黑色)或阴性(无黑色)。
  沙门氏菌及有关细菌在TSI琼脂上的反应见表4。

  表4:   沙门氏菌及其它细菌在TSI琼脂的反应结果

---------------------------------------
|序 号|斜 面|底 层|产 气|硫化氢|       可能的菌属     |
|---|---|---|---|---|-----------------|
| 1 | - | + |+/-| + |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属、柠檬酸杆菌|
|   |   |   |   |   |属、爱德华氏菌属         |
|---|---|---|---|---|-----------------|
| 2 | - | + | + | - |沙门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哈夫尼亚菌|
|   |   |   |   |   |属、摩根氏菌属、普罗菲登斯菌属  |
|---|---|---|---|---|-----------------|
|   |   |   |   |   |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埃希氏菌 |
| 3 | - | + | - | - |属、哈夫尼亚菌属、摩根氏菌属、普罗|
|   |   |   |   |   |菲登斯菌属            |
|---|---|---|---|---|-----------------|
| 4 | + | + |+/-| + |亚利桑那菌、柠檬酸杆菌属、变形杆菌|
|   |   |   |   |   |属                |
|---|---|---|---|---|-----------------|
| 5 | + | + |+/-| - |埃希氏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氏菌 |
|   |   |   |   |   |属、沙雷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   |
|---|---|---|---|---|-----------------|
| 6 | - | - | - | - | 产碱杆菌、假单胞菌属       |
---------------------------------------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