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较低,又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对于精神卫生缺乏了解,加上某些旧观念和习惯偏见,对精神病有许多不正确的看法。如不加以改变,必然阻碍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要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大众媒介,经常性地宣传和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在大中小学的健康教育课程中,充实精神卫生内容。
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使广大人民群众懂得常见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使用抗精神药物的注意事项。同时,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体贴精神病人。
人才培养
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数量宏大的高质量的专业队伍。目前专业人材的数量和质量,都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需要对专业人才培养给予更多的重视,投入更大的力量,加快步伐,多出人材。
一、提高医学院校的精神医学教学质量
医学院校应设立精神医学教研室(组),建立专职的教学队伍。各医学院校应建设精神科的实习基地,重点院校必须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使教学能理论联系实际,医学系精神医学教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包括实习)。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心理卫生、社会精神病学和一般心理问题处理的教学和实习。要加强和精神医学有关的前期课程教学。医学院校均应开设医学心理课程。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办精神卫生系或专业。医学院校,包括卫生和护士学校均应把现代医学模式及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完成上述目标的关键在于医学院校的领导和师资队伍;要改变部分院校对精神医学不重视的现状。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举办师资训练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重视精神科在职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
目前从事精神科工作的医师中,约半数未经合格训练。卫生部已指定北京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北京安定医院等,为全国精神科继续教育的培训中心。有条件的省精神病院和其它医学院校,应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培训和知识更新。精神科护士(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也应列入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同时也应注意向非专科医务人员传授现代医学模式及精神卫生知识。
三、注意精神卫生其他专业人员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