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住处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当地
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快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70-140学时。
  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