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
 (国务院2001年4月28日发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产品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全国农村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然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明确新阶段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任务,确定农业科技工作“十五”重点和2010年目标,切实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特制订本《纲要》。
  一、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一)农业的发展,最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
  1.新的世界性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兴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和组织重大科技行动等措施,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尤其是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迅速产业化,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农业的面貌。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农业效益大幅度提高;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带动了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挑战和机遇。在日益激烈的农业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依靠其雄厚的科技实力占据明显优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在扩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也蕴含着巨大潜力和难得机遇。
  2.我国新阶段的农业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更大需求。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速农业科技进步。要通过培育专用、优质新品种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整体质量和效益;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通过科技提高乡镇企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随着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将对农业生产包括粮食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水、耕地等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保持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确保粮食安全,也必须依靠科技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
  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我国人均资源量少,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相当突出。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农业科技工作急迫而长期的艰巨任务。
  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我国农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国际竞争力弱。只有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在关键领域达到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才能迅速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