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四十九条 对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进行质证时,当事人有权要求出示证据的原件或者原物。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
  (一)出示原件或者原物确有困难并经人民法院准许出示复制件或者复制品的;
  (二)原件或者原物已不存在,但有证据证明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或原物一致的。
  第五十条 质证时,当事人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以及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与辩驳。
  第五十一条 质证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原告出示证据,被告、第三人与原告进行质证;
  (二)被告出示证据,原告、第三人与被告进行质证;
  (三)第三人出示证据,原告、被告与第三人进行质证。
  人民法院依照当事人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作为提出申请的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
  人民法院依照职权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当在庭审时出示,听取当事人意见,并可就调查收集该证据的情况予以说明。
  第五十二条 案件有两个以上独立的诉讼请求的,当事人可以逐个出示证据进行质证。
  第五十三条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第五十四条 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提出,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予以准许的,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
  第五十五条 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
  证人在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时出席陈述证言的,可视为出庭作证。
  第五十六条 《民事诉讼法》七十条规定的“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二)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
  (三)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
  (五)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况。
  前款情形,经人民法院许可,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或者通过双向视听传输技术手段作证。
  第五十七条 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为聋哑人的,可以其他表达方式作证。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