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
  第五十八条 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
  第五十九条 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
  鉴定人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出庭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书面答复当事人的质询。
  第六十条 经法庭许可,当事人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询问证人、鉴定人、勘验人不得使用威胁、侮辱及不适当引导证人的言语和方式。
  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人民法院准许其申请的,有关费用由提出申请的当事人负担。
  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询问。
  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由当事人各自申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就有案件中的问题进行对质。
  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可以对鉴定人进行询问。
  第六十二条 法庭应当将当事人的质证情况记入笔录,并由当事人核对后签名或者盖章。

五、证据的审核认定

  第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
  第六十四条 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第六十五条 审判人员对单一证据可以从下列方面进行审核认定:
  (一)证据是否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二)证据与本案事实是否相关;
  (三)证据的形式、来源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四)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
  (五)证人或者提供证据的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
  第六十六条 审判人员对案件的全部证据,应当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判断。
  第六十七条 在诉讼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第六十八条 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六十九条 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