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劳动部关于推荐全国示范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的通知

  在职业介绍服务工作中,注重健全服务手段,加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果。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服务到位,送人到家,实施“一条龙”服务。对于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来说,他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效果,“一条龙”服务正是想用工双方之所想而出台的。每逢洽谈日,工作人员现场办公,代写招聘简章,单位进入市场,有领位员带入指定摊位。洽谈双方成交后,马上为其办理招工录用手续或劳动合同鉴证。在洽谈会上,设值班主任,负责咨询服务,对未满足需求的单位,通过贴广告、查询人才库、登报等形式,想方设法满足其要求。每次洽谈会参会单位有六七十家,求职者三千多,但会场秩序井然。在洽谈会结束后,中心及时地统计单位招聘报名情况,以便进行跟踪服务。
  2.开展法律和心理咨询,拓展职业介绍服务范围。
  为了使进入市场的招聘者和求职者增强法律意识,促进劳动关系协调发展,市场内设立了法律咨询服务事务所,聘请了律师,开设热线电话,每天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人民日报》以题为“劳动法律咨询有去处”作了报道。此外,还聘请了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在洽谈会上开展求职心理咨询,并设有职业形象自我设计、性向测定、能力测定等。
  3.全方位开展职业指导,科学规范职介行为。面对异彩纷呈的劳动力市场,中心以职业指导为切入点,使职业介绍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目前开展的服务活动主要有:(1)为求职者测试职业能力倾向,指导他们正确择业。(2)通过闭路电视、报纸向用工双方宣传、讲解劳动用工政策、形势以及求职、用人之道。(3)设立面谈室,对前来咨询的用工双方进行具体指导。
  4.开展分类服务和跟踪服务,提高服务效果。中心按照服务行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人员流动周期短,要求人员素质高,条件严格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分类服务。对服务性行业等人员流动较快的单位,将他们纳入信息网络;对外企等单位,通过报纸发布其信息,以期在更广阔的范围选拔人才。凡是通过中心进行招聘的单位,都要求其反馈信息,以便检验服务效果。
  三、适应市场要求,确立服务方向,促进培训与就业相结合。
  中心注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紧紧围绕就业工作重点,开展职业介绍服务。1995年6月,区劳动局成立了职业技能开发集团,职介中心作为职业技能开发集团的龙头,进一步拓展新的服务和功能,确立新的发展方向:一是强化了职业培训咨询服务。中心派专职人员,设立招生办公室,通过对集团成员学校的调查,掌握他们的师资、教学设备和专业设置情况,根据求职者自身特点和要求,向他们提供培训信息,也为集团成员学校吸纳了生源。二是开展信息分析和预测,提供培训导向。中心定期进行劳动力市场供需分析,通过对求职者和用工单位的调查统计,对当前就业形势和发展趋势作出较为科学、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如中心最新的一项统计发现,营销、汽修、制冷、车工等专业人才较缺,而电脑操作、财会人才过剩,便把这一信息及时反馈给集团,为确定职业培训方向提供了科学的导向。三是推荐学员就业。培训结业后的学员资料输入微机人才库,登在《招工招聘报》上,广泛地向用人单位推荐,或直接通过职业介绍服务,使学员尽快就业上岗。通过职业介绍服务促进培训与就业的结合,结业学员的就业率达95%。
  这种服务形式,也使职业介绍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下岗、失业人员架起了一座再就业的桥梁。中心对下岗、失业人员、敞开大门,免费提供各项服务,自1995年以来,已分流安置了2420人。
  在多年的职业介绍服务中,西城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有两点深刻体会:
  一是要艰苦奋斗,稳步发展,办出特色。在创办初期,他们几个人呆在一个不足15平方米的小屋办公,条件很艰苦,然而他们感觉自己肩负的是一项历史使命,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稳步前进,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就干到底。每开拓一项业务,都根据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其可行性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发现窗口服务不能适应急剧增加的信息量,便提出了组织定期洽谈会。目前,洽谈会方式受到场所的限制,也与现代信息管理不相适应了,他们就增加了服务方式,发展了电脑网络。当发现电脑的不直观性给用工双方造成沟通障碍时,便引进了闭路电视声像系统,用于信息发布,服务更直观、形象、准确。
  二是要以服务为本,注重社会效益。中心把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对求职者,免费进行求职登记,免费推荐工作;对企业富余人员,免费参加洽谈会;对应届毕业生免收门票;对求职特困户,重点推荐,免收服务费用;对用工单位,一次满足需求,决不让他们多跑冤枉路,多花冤枉钱。在业务开展方面,也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计经济利益得失。《招工招聘报》创办起来,每期都得赔上几千元,但获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站等,都是免费为用工双方服务。中心认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是劳动部门办的公益性事业机构,最终目标是促进就业,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服务至上”应是永远不变的工作原则。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