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程序制度的规定(试行)[失效]

  人民检察院按照上诉程序提出抗议的,可参照当事人上诉的程序办理。如在上诉期满后提出抗议的,应按审判监督程序进行。
  审理上诉或抗议的案件,应由三名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合议庭由一人任审判长,院长或庭长参加合议庭时,自己担任审判长。书记员担任记录。
  承办人要认真审阅案卷材料,根据案情深入群众,核对事实,一般可再次进行调解。审理上诉案件的开庭程序,可参照一审办理。合议庭经过审理合议,送院领导审定,分别作如下处理:
  对原判决正确的案件,可说服当事人撤回上诉,如不同意撤诉,应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判决;
  对原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可撤销原判决,发回更审,也可以自行调查审理;
  对原判决事实清楚,但适用政策、法律不当的案件,可以全部或部分改判。
  改判的案件使用判决书,发回更审的案件使用裁定书。
  第二审的判决书应写清认定的事实、维持原判或改判的理由及判决结果。最后应写明“本判决为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上诉。”
  发回更审的裁定书要写清理由,同时将原判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的具体内容通知原审人民法院。
 八、执行
  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一般应由第一审人民法院负责执行。
  执行工作一定要依靠群众和有关部门,要做好对当事人的说服教育工作,注意工作方法。
  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当事人拒不执行,应查明原因,分别处理:
  1.判决和裁定正确,当事人故意拖延或拒不执行的,应依靠有关单位和群众进行说服教育。如反复教育无效,可通知当事人所在单位强制执行。拒不执行交付生活费、赡养费、抚养费、偿还债务等,可委托其所在单位从工资、工分中扣除,法院也可查封、变卖其财物。采取查封、变卖财物的措施应特别慎重,须经领导批准,重大的要报同级党委批准。在强制执行中,对个别无理取闹,抗拒执行,严重妨害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应依法给以适当处理。
  2.如属原判决和裁定不当的,应予再审纠正。如系上诉审人民法院处理的案件,应报上诉审人民法院审查纠正后执行。
  3.如属判决、裁定含糊笼统无法执行的,应补充裁定。如系上诉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案件,应由上诉审人民法院补充裁定后执行。
 九、申诉与再审
  1.申诉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