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扎扎实实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仍是“十五”期间整个教育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将义务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定工程抓出更大成效。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普及进程,大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水平,使全体国民教育普及程度得到更大提高。
国民基础教育普及工作的关键任务,是要全面推进尚未实现“普九”目标的贫困农、牧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确保实现普及教育的规划目标。工作的重点是西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下大力气推进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普及进程,力争用五年时间使大部分地区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延长普及教育年限,要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等发展程度的地区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积极探索和推广普通高中课程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教育形式;西部地区要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育基础上,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重点发展多种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加快中等层次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步伐。力争实现全国城镇初中毕业生基本升入高中阶段就学的发展目标。
各级政府要努力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特别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中央政府要继续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积极鼓励东西部地区学校进行对口支援,支持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学校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要加大对薄弱学校、残疾儿童特殊学校的支持力度,重视解决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进一步完善并全面落实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的政策和制度,促进教育公平。
(二)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步伐
促进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必须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各类职业技术人才。
要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资源重组发挥规模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建立集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新体制。
要建立新的办学机制,大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兴建区域性高职学院,鼓励高等本科院校利用社会投资兴办或与企业合作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扩大高中后职业教育培养规模。大力推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高职招生、就业制度、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改革。
尽快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通过改革考试选拔和质量评估制度,促进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互兼容,为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要逐步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健全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功能,要把职后培训纳入职业教育体系,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劳动力素质和职业技能的终身培训体系。
(三)进一步增加高层次专门人才资本存量
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具有空前的紧迫性。
培养数量要有一个大的增长。加快高等教育的培养规模和速度,较快增加高层次专门人才拥有量,在国家继续增加投入扩大培养能力的同时,要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大学城”等方式的建设发展模式,通过多种途径保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培养质量上要有明显提高。要将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置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地位。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要建立起面向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教程体系;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