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要坚持立足国内、在职为主、突出重点、加强实践、多种形式并举的培训工作方针。培训工作要从本校、本地区高师教育事业发展及其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校(系、室)制宜,避免一刀切,要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对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及培训形式。
二、“八五”期间高师师资培训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八五”期间,高师师资培训工作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高师师资的政治与业务素质,为建设一支适应高师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面向21世纪、结构优化、相对稳定、又红又专的高师师资队伍打好基础,更好地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培养合格教师服务。
1.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对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有针对性地结合国内外历史经验,进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和师德教育,要求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各地学校要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认真组织实施,要高度重视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和社会科学(特别是教育科学)教师的培训,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培养。
2.要坚持和完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制度,积极引导教师走与工农相结合、与实际相结合的成长道路。社会实践的形式,一般以参加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为主,有条件的地区可安排参加一期农村、工厂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也可到县、乡、镇等有关部门挂职锻炼,参与领导工作,要认真执行我委(87)教师管字024号文件(注:即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意见)精神,落实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工作。凡年龄在35岁以下,未参加过社会实践的青年教师,在“八五”期间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集中或积累)不少于一年。
3.大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注意引导和帮助他们过好教学关,熟练地完成助教职责各个环节的任务。学会做学生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要坚持对青年教师进行以师德教育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为主的职业培训,使他们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树立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教学原则,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八五”期间,现有教师中35岁以下的讲师和助教,以及补充的青年教师,应全部通过教师职业培训。这项工作要形成制度,并使其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