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凡使用北京师范大学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课本的,由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研究中心提出对各年级教学的指导性意见;凡使用其他省、区、市编写的教材的,由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总体纲要》的精神,提出教学的指导性意见。
小学思想品德课,可结合需要,从我委基础教育司编的《小学生国情十知道》一书中选择有关内容,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中学历史课和中小学地理课,我委将组织编写教育资料,并提供教学挂图和供学生使用的教育图册。
自今年秋季开学起,五年制小学五年级和六年制小学六年级的历史课均由每周两节增至三节,周授课总时数亦相应增加一节。小学历史将编写补充教材。
中小学语文课的补充教材在今秋开学后也将进行调整。
高中人口教育,自今年秋季开学起,作为必修内容。人口教育试点学校应按照原要求进行教学;非试点学校暂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人口教育教材,选讲有关人口形势、人口问题、人口政策方面的内容,在地理、时事政策课中调剂8课时,开设人口教育讲座。授课前,各地要有计划地对高中人口教育专职或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初中人口教育的常识部分,可结合地理和生理卫生课有关内容讲解;政策方面的内容,结合思想政治课有关部分讲授。
各学科的教育纲要、补充教材、教学挂图或图册,以及供教师用的教育资料,将另行颁发中小学补充用书目录。
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可根据当地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址以及人口、环境、资源、民族等实际,编写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鉴于秋季开学后的初三和高中各年级,未能按照《总体纲要》要求受到深入、系统的近代、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应该予以补课。我委基础教育司已组织编写了初中《国情教育读本》和高中《国情教育读本》,分别做为初三和高中各年级学生的必读课外读物。具体做法前已通知。
四、中小学校要结合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要求,积极开展课外教育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书籍,开展主题班会和团、队活动,举行演讲会、故事会、知识竞赛、群众性的歌咏活动,举办小型展览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与当地共青团组织及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科协等机构加强联系,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校外教育阵地,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组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观看有关题材的影视、戏剧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