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接入网分层结构
5.1 传送层模型
接入网的分层及每层属性的示例如表4所示,相邻层之间是客户/服务者关系。例如PDH系统的特定PDH通道既是下面传输段层的客户,又是上面特定电路层的服务者。
表4 接入网层属性示例
------------------------------------------
|接入承载能力要求 |用户承载通路,用户信令,管理 |
|----------|-----------------------------|
|接入承载处理功能 |待定 |
|----------|-----------------------------|
|电路层 |电路方式,ATM信元方式,X.25分组方式,帧方式,其它 |
|----------|-----------------------------|
|通道层 |PDH,SDH,ATM,其他 |
|----------|-----------------------------|
|传输媒质层 |已超出接入网功能结构的范畴 |
------------------------------------------
网络分层后,每一层仍然很复杂,为了便于管理,在分层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将每一层网络划分为若干分离的子网,其间由链路互连,每一子网还可以进一步分割。
在每一层网络中的每一种元件可能有若干属性详细地描述该元件的能力,例如电路层的电路方式元件具有属性B通路、H0通路、H11通路和其他。
5.1.1 电路层
电路层网络涉及电路层接入点之间的信息传递并独立于传输通道层。电路层直接为用户提供通信业务,诸如电路交换业务、分组交换业务和租用线业务,按照提供业务的不同可以区分不同的电路层网络。
5.1.2 通道层
通道层网络涉及通道层接入点之间的信息传递并支持一个或多个电路层网络,为其提供传送服务。通道层与传输媒质层独立。
5.1.3 传输媒质层
传输媒质层可以细分为段层和物理层,其中段层网络涉及段层接入点之间的信息传递并支持一个或多个通道层,例如SDH通道或PDH通道。
物理层网络涉及实际的传输媒质,诸如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或无线并支持段层网络。
每一层网络可以分解成3个基本功能,即适配、终结和交叉连接。这种分层模型对于规定接入网Q3接口的管理目标十分有用,每一层网络可以独立规定,具有自己的操作和维护能力,这样可以减少操作和维护行动及对其他层的影响。
5.2 物理参考模型
完整的接入网物理参考模型可以用图6来表示,其中灵活点(FP)和配线点(DP)是两个最重要的信号分路点,大致对应传统铜线用户线的交接箱和分线盒。实际物理配置可以有各种不同程度的简化,最简单的情况就是用户直接与端局相连,这对离端局不远的用户是最直接了当的连接方式。多数情况则介于上述两种极端情况之间。所谓接入网,通常指业务节点与用户驻地之间的部分,对于目前的电话网而言则指端局本地交换机或远端交换模块(RSU)至用户终端之间的部分。其中远端(RT)可以为数字环路载波系统(DLC)的远端复用器或集中器,其位置比较灵活,有时可以设置在FP点或其它位置。RT所对应的局端设备未在图中画出。图中RSU和RT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设置。用户驻地网(CPN)属于用户内部的设备,不在本标准的规范范围内。
图6 接入网物理参考模型(略)
6.接入结构及支持的接入类型
6.1 接入结构
利用用户设备,与接入网和本地交换机的ET功能相结合,可提供用户接入。包括:
——根据接入承载结构,提供接入承载能力的第1层功能;
——信令协议(接入控制平面)的第2、3层;
——接入控制(接入管理平面)。
ITU-T建议Q.512定义了支持窄带交换业务接入类型的Z和V参考点(V1,V2,V3,V5),与这些V参考点相对应的接入配置和相关的接入数字段在I.414规定。ITU-TG.960,G.962,G.963定义了V1,V2,V3,ITU-TG.964,G.965定义了V5接口。
ITU-T建议Q2.512定义了既支持宽带又支持窄带交换业务的V参考点,例如VB。I.414与G.96X草案规定了与这种V参考点相对应的接入配置和接入数字段。
图7给出了上面描述的接入结构。
图7 适于交换接入的接入结构(略)
6.2 连接元件实施情况
根据ITU-T建议I.414,Q.512,Q.2512,G.964和G.965,可以分成5种接入连接元件实施情况:
——无源接入连接元件实施情况;
——直接接入连接元件实施情况;
——远程连接、直接接入连接元件实施情况;
——远端接入连接元件实施情况;
——远程连接、远端接入连接元件实施情况。
图8给出了不同接入连接元件实施示例:
接入网
| | -------------
---- | 本地配线网络 | | ----
|TE|----------------------------------|ET|业务节点
---- | | | ----
| | -------------
| | -------------
---- | ----------- | | ----
|TE|---------| 接入数字段 |--------------|ET|业务节点
---- | ----------- | | ----
| | -------------
| | -------------
---- | ----------- ----- | | ----
|TE|-----| 接入数字段 |-----|数字段|--------|ET|业务节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PFa| | | | | |公共接口|ETa|
|TE|-----|----| |SPF|--------------| |---|业务节点
| | | |UPFb| | | | | | 功能 |ET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PFa| | | ----- | | |公共接口|ETa|
|TE|-----|----| |SPF|---|数字段|------| |---|业务节点
| | | |UPFb| | | ----- | | | 功能 |ETb|
---- | --------------- | | ----------
| | -------------
图8 接入连接元件的实施示例
无源接入连接元件实施示例:在UNI和SN的ET功能(可能是交换机)之间的接入连接元件中只有一种传输媒质。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模拟的PSTN,从SN到用户用对绞铜缆连接。
直接接入连接元件实施示例:在UNI和SN的ET功能之间采用传输系统的单个接入数字段连接。就其功能上看,对单个用户,在UNI和ET功能之间是V参考点。比如V1参考点对应基本速率接入数字段,V3参考点对应一次群速率数字段,VB参考点对应宽带接入数字段。
远程连接、直接接入连接元件实施示例:在UNI和SN的ET功能之间采用传输系统的单个接入数字段连接。但为了提供远程接入,在SN的V参考点和接入数字段网络一侧的V参考点之间需要一更长的数字段。附加的这一数字段不应改变接入数字段网络侧V参考点信息的结构和内容,也就是说,在V参考点上信息结构和内容是透明的。在这种情况下,在接入数字段网络的一侧存在V参考点,而在SN存在相关联的V参考点。
远端接入连接元件实施示例:可以有多种V参考点,这种V参考点可以为:
——接入单一种类的参考点
——接入集成种类的参考点
接入单一种类适用于SN的V参考点是单个用户情况,V1和V3属于这种类型。
接入集成种类的参考点适用于SN的V参考点的信号是不同的或相同类型信号的复用结构。V2和V5属于这种类型。
远程连接、远端接入连接元件实施示例:在AN的V参考点和SN的V参考点附加上一个数字段的远端接入连接元件实施方式。
在远端接入中,应提供SN与接入集成种类相一致的V参考点,在UNI和特定V接口的接入配置应是上述定义的接入连接元件的一部分。接入网的功能也是特定接入的接入连接元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