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线路传输码速率
二维八状态码:233.60kbauds±32ppm
四维十六状态码:212.36kbauds±32ppm
9.1.3 对传输线的要求
a)无加感线圈;
b)对绞或星绞电缆;
c)无特殊屏蔽要求;
d)如有桥接,最多不超过2个,每个不超过500m;
e)不同线对在150kHz处的传输延时差不超过50us;
f)对地不平衡:数字传输线具有有限的对地平衡度,不平衡的情况用纵向转移衰耗描述。最差值应为:
在150kHz点上是42.5dB,频率衰减特性是每十倍频衰减5dB;
g)允许间隔5s以上,长度为10ms的线路微断,收发器将不进行复位。
9.1.4 接口要求
9.1.4.1 2B1Q系统的线路接口
a)阻抗
HDSL收发器的标称阻抗为135Ω。
b)参考时钟
收发器参考时钟:1168kHz±32ppm(二对线系统)
784kHz±32ppm(三对线系统)
c)发送功率
平均发送功率:0~784kHz 13.0dBm(三对线系统)
0~1168kHz 14.0dBm(二对线系统)
9.1.4.2 CAP系统的接口要求
a)阻抗
HDSL收发器的标称阻抗为135Ω。
b)参考时钟
收发器参考时钟:1168kHz±50ppm
c)发送功率
平均发送功率:高功率模式 0~1168kHz 13.0~14.0dBm
低功率模式 0~1168kHz 6.0~8.0dBm
9.1.4.3 2Mbit/s接口要求
a)电气特性
电气特性:满足ITU-T建议G.703的要求。
b)阻抗
阻抗:非平衡接口75Ω
平衡接口120Ω
c)时钟特性
-6
1)NTU时钟容限为2048kHz±500×10
-6
2)LTU时钟容限为2048kHz±50×10
3)抖动和漂移特性
可允许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值参见第11章图42和表43规定,输出抖动的最大允许值见表11。
表11 输出抖动的最大允许值
----------------------------------------------
| 应用接口 | | 峰-峰幅度 | 频 率 |
|-------|--|---------------------|-----------|
| |参数|B1:(f1-f4)|B2:(f3-f4)|f1|f3 | f4 |
|-------|--|----------|----------|--|---|----|
|NTU(输出)|数值| 1.5 | 0.2 |20|18k|100k|
|-------|--|----------|----------|--|---|----|
|LTU(输出)|数值| 1.5 | 0.2 |20|18k|100k|
|-------|--|----------|----------|--|---|----|
| |单位| UIpp | UIpp |Hz|Hz | Hz |
----------------------------------------------
9.1.5 HDSL的业务支持能力
HDSL是一种双向传输的系统,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提供2Mb/s数据的透明传输,因此它支持净负荷速率为2Mb/s以下的业务,在接入网中,它能支持的业务有:
——ISDN一次群速率(PRA)接入数字段
——普通电话业务(POTS)
——租用线业务
——分组数据
——2Mbit/s(成帧和不成帧)
9.1.6 信号传输延时
单路信号传输延时是指两个方向上,T参考点和V参考点之间传输延时的均值,本体制规定其值不超过1.25ms。
9.1.7 供电
HDSL系统一般采用本地供电的办法,即HDSL LTU局端由本地局供电,NTU远端则由远端局供电,中继器和NTU的供电方式应根据本地供电条件来决定。当然,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下(如本地供电困难的情况)也可以通过系统的传输线实现对NTU的远端供电。另外,系统必须提供对中继器的远程供电能力。
对NTU远程供电是一项任选功能,只在本地供电困难的情况下,才要求对NTU远程供电。
9.2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9.2.1 系统参考模型
系统参考模型(见图21)描述提供ADSL业务所需的功能模块。
9.2.2 传送能力
ADSL系统可以同时传送最多7个承载信道(bearer channel):
——最多4个独立的下行单工承载信道
——最多3个双工承载信道
CI
分配网络
------ ----
------ V ------- -------TSM | |--|SM|
|数字网络|-|-|ATU-C| |ATU-R|-|-|如:总线| ----
------ ------- ------- |或星形 | ----
| | | |--|SM|
----- ----- ------ ----
|分离器|-|-----|-|分离器|
-----U-C U-R-----
------ | | ------
|PSTN|--- ----|POTS|
------ ------
ATU-R ADSL发送接收单元,远端 U-C局端环路接口
ATU-C ADSL发送接收单元,局端 U-R远端环路接口
POTS普通电话业务 SM业务模块
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 CI用户安装
图21 ADSL功能参考模型
其中3个双工承载信道也可作为独立的单工信道进行配置,两个方向(上行和下行)承载信道的速率并不需要匹配。所有承载信道数据速率的安排可以是任何32kbit/s整数倍的组合。其它数据速率(32kbit/s的非整数倍)也能支持,但是受到ADSL同步能力的限制。
对基于2.048Mbit/s的整数倍(最多8.192Mbit/s)的下行单工承载信道定义了4个传送级别(2M,2M-1,2M-2,2M-3),同时对双工承载信道的数据速率也作了定义以传送一个控制信道和ISDN信道(基本速率和384kbit/s)。
ADSL系统最大的净数据速率传送能力由系统所在的环路特性和影响开销的某些可配置的选项决定。
每个承载信道应单独地指派给一个ADSL子信道(sub-channel)(AS0,AS1,AS2或AS3)传送,ADSL子信道速率应在初始化和训练过程中配置以匹配承载信道速率。
这里ADSL系统传送能力的定义仅对传送高速数据流而言。当ADSL安装在载有普通电话业务(POTS)信号的线路上时,那么整个的传送能力是POTS加ADSL。
表12为总的下行比特传送能力和方案;表13为总的上行比特传送能力和方案。
表12 总的下行比特率的决定
---------------------------------------------------
| |传送等级2M-0|传送等级2M-1 |传送等级2M-2 |传送等级2M-3 |
|--------|--------|---------|---------|-----------|
|总的下行单工 |8.192Mbit/s |6.144Mbit/s |4.096Mbit/s |2.048Mbit/s |
|承载信道能力 | | |(见注1) | |
|--------|--------|---------|---------|-----------|
|双工C信道 |64kbit/s |64kbit/s |64kbit/s |(见注2) |
|--------|--------|---------|---------|-----------|
|总的可选双工 | 待定 |0,160,384, |0,160,或384kbit/s|0或160bit/s |
| 承载信道 | |544,或576kbit/s | | |
| | | (见注3) | | |
|--------|--------|---------|---------|-----------|
|总的承载 | 待定 |6.208~6.784 |4.160~4.544 |2.048~2.208 |
|信道能力 | | Mbit/s | Mbit/s | Mbit/s |
| | | | |(见注4) |
|--------|--------|---------|---------|-----------|
|开销范围 | 待定 |128~192kbit/s |128~192kbit/s |128~160kbit/s |
|--------|--------|---------|---------|-----------|
|总的速率范围 | 待定 |6.336~6.976 |4.288~4.736 |2.176~2.368 |
|(典型值) | | Mbit/s | Mbit/s | Mbit/s |
| | |(6.912Mbit/s) |(4.704Mbit/s) |(2.336Mbit/s) |
|-------------------------------------------------|
|注 |
|1.若决定传送等级2M-2能支持576kbit/s可选双工承载信道,则该等级最大 |
| 的总承载信道能力和最大的总速率将增加32kbit/s。 |
|2.16kbit/s双工C信道整个装在用于同步能力的开销中。 |
|3.当选用一个160kbit/s与一个384kbit/s双工承载信道时,需要有544kbit/s。|
|4.对于传送等级2M-3,双工承载信道C不包含在总承载信道速率中;它含于 |
| 开销之中。 |
|5.用于FEC的开销未列于该表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