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中药行业“十五”规划》的通知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国中药产业已具有相当基础,生产能力居于世界前列。据统计,我国现有中成药生产企业1107家,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剂型40多种,品种规格8000余种,中成药总产量达37万吨。2000年,中成药工业总产值480亿元,销售收入446亿元,实现利税92亿元,其中利润49亿元。
  (二)“九五”取得的成就
  “九五”期间,中药行业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改革,积极推进“科技兴药”战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1.推进“科技兴药”,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中成药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目前,新报批的中成药基本都采用了定量质量控制方法,注射剂类新药采用指纹图谱控制质量,产品质量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在中成药剂型改革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中成药向高效、速效和服用、携带方便的现代中药制剂发展。
  中药的新产品开发加快。“九五”期间,共获得各类新药证书700多个,一些品种已通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预审,进入临床试验,为中药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又迈出重要一步。民族药物得到快速发展,并从少数民族地区走向全国,为西部大开发做出了贡献。
  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提高。“九五”期间,中药行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改造步伐,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多功能提取、动态提取、多效浓缩、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造粒等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在中药企业得到推广,一批企业通过了GMP论证。
  2.中药材生产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九五”期间,各地结合中药材生产特点,积极探索中药材生产运行新机制和药材基地建设新模式,走中药材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形成了一批以地道药材主产区为中心的药材生产基地。
  一批重点企业结合产品加强同药材主产区的联合,开始建立稳定的药材生产基地,保证了药材的供应和质量。
  以重点大宗品种为中心,组织了人参、西洋参、元胡、三七等品种的协作组,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做好产销协调,向药农发布信息,引导生产,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
  野生药材的家种家养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部分依赖进口的药材引种成功,不仅满足了国内需要,还能供应出口。在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濒危物种代用品及提高中药材生产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人工培育技术逐步完善,提高了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