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药商业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整顿中药材专业市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中药商业流通企业通过改革,形成了一批较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经营方式开始转变,总代理、总经销、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等新的经营方式正在推广。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百年老店”得到改造,改善了经营条件,增加了服务内容,扩大了国内外影响。通过开展“放心药店”活动,促进了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整顿中药材专业市场,取缔了一批非法经营药品的中药材集贸市场,中药流通秩序有所好转。
4.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绩。
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加快机制转换,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了进展。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兼并与重组,中药行业出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药企业规模过小、布局过度分散的格局。目前中药行业已有8家企业进入国家520户大型企业的行列。
在稳定与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的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药材生产与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中药材是中药行业发展的基础,是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的前提和保证。中药行业的发展迫切要求实现中药材生产规模化及质量标准化。在生产规模化方面,中药材生产尚以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为主,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落后的生产方式影响了技术进步。中药材市场信息不灵,不能有效引导生产,药材市场大起大落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质量标准化方面,中药材种子、种苗的提纯复壮和优良品种的选育、鉴定工作严重滞后,规范的栽培标准尚未建立,中药材产品标准大部分还停留在外观检测水平。中药材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过度采集和生态环境恶化,有相当数量的野生药材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或消失。野生中药资源的紧缺和枯竭给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障碍,野生变家种、家养的任务繁重而又紧迫。
2.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全国中成药工业企业1107家,其中大型企业98家,仅占企业总数的8.8%。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品种,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相当一部分中药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市场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低。在产品结构方面,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独家产品少,缺乏能进入世界医药主流市场的品种。多数品种的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往往是同一品种有众多企业生产,质量参差不齐,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