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药质量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中药质量标准不能全面反映中药产品质量。中药材缺乏能反映内在质量的标准;中药饮片缺乏统一的炮制规范;中成药标准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定性和对个别指标成分定量检测的水平上。建立和完善具有中药特点、又能为国际认可的质量标准体系,是我国中药发展的关键。
4.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企业规模较小,科研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弱。科研单位缺乏核心技术及世界水平的专业人才,还没有形成能有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既有中药特点,又符合国际天然药物要求的现代中药的体系。在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5.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中药出口仍然没有摆脱以中药材为主的格局。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中药提取物出口数量大增,但价格下滑。与此同时,大量的国际天然药物进入我国,中成药类的进出口已连续几年出现了贸易逆差。我国实际已成为国际天然药物的原料生产国,我国中药的比较优势地位已经受到威胁。
二、“十五”期间中药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预测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改变,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精神性疾病、以及老年性疾病逐渐增多,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由于这些疾病可以有效预防而治疗困难,促使医疗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各种替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化学新药的研制由于投资大、时间长、风险高,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目光移向了天然药物产品。
近年来,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世界植物制品年销售额近300亿美元,其中天然药物销售额已达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这些天然药物已与传统药物有很大不同,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医药的结果,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一些国际医药跨国公司也加入了天然药物竞争行列,他们凭借技术优势与市场优势,开发出附加值高的天然药物,有些产品已占据了我国医药市场。
在我国,中药的发展速度一直快于医药行业总体速度。“九五”期间中药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0%。预计“十五”期间我国中药市场的增长速度将快于医药市场总体的发展速度,年均增长15%左右。其主要原因如下:
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人均药品消费不到10美元,与发达国家的人均300美元、中等发达国家人均40--50美元存在着巨大差距。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医药消费观念的更新,我国医药市场总体上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